-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的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的问题
菲利普斯在1958年发表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分析了近百年的数据,根据1861年到1913年的数据,论证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假说。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发表的《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运用美国的数据,验证了菲利普斯假说,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他们用物价上涨率代替货币工资变动率,得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奥肯在1962年发现了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萨缪尔森与索洛是对菲利普斯假说作出的一种新表述,奥肯是对菲利普斯假说的一个新发现。学界通常把菲利普斯的观点,萨缪尔森与索洛的观点,奥肯的观点看做是菲利普斯曲线的三种表达方式,即它们表明了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工资率-失业率”;“通胀率-失业率”;“产出率-失业率”。
菲利普斯、萨缪尔森与索洛、以及奥肯提出的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除非样本数据有误或者人为造假,否则就其本身而言是不可辩驳的。然而几十年来,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反反复复纷争不断。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对经济变量关系,都是一时一地的实证分析,离开一定的时段,离开一定的地域,三对经济变量关系就会有所变化。不仅仅是假说,包括任何的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只有找到了假说理论的内在逻辑,才有可能还假说理论以原本的面貌。
一、工资率与失业率
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将英国1861-1957年的数据,以1861-1913年,1913-1948年与1948-1957年分为三个阶段,作了单独的考察。在对1861-1913年数据的考察过程中,菲利普斯以英国货币工资的变动率为纵坐标,以失业率为横坐标作了一个散点图, 图中同时根据散点图的分布情况拟合了一条曲线,也就是萨缪尔森与索洛命名的菲利普斯曲线。原图如下:
图一
原图是一个实证数据分析图,原图是否可以翻译为理论分析图呢?我们知道,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它的均衡价格是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失业率是与劳动供给、劳动需求有直接关系的因变量,凡是与劳动供给或劳动需求相关的变量,都与失业率有着或强或弱的关系。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分析,菲利普斯的同事利普西有一个精辟的见解: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劳动市场的需求有着正相关关系(01注释),这就是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本质关系,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在逻辑。
针对菲利普斯曲线,一些著名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弗里德曼在《价格理论》一书中写道:“菲利普斯的分析看上去很明确、很有说服力,但却大错特错了。其所以是错的,是因为经济理论家们从未提出过,劳动的供求是名义工资率(如,用美元表示的工资率)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犯了与凯恩斯相同的错误,混淆了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区别,把货币工资作为劳动供求的函数大错特错了。我们认为,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纵坐标是货币工资变动率,不能说有什么大错特错,特别是在物价稳定,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差别很小的情况下。以弗里德曼举例所说的 “价格和工资以比如说每年2%的比率增长”为例,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实际工资变动率也就是2%的误差。弗里德曼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中说:“----最初支持失业水平与名义工资变动之间的稳定关系的实证证据,得自于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当中,尽管存在着价格的短期剧烈波动,但长期价格水平却是相当稳定的;而且人们普遍预期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2%的比率增长。工人一开始会将这一增长解释为他们的实际工资增长——因为他们仍然预期价格不变——所以他们会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使他们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引者注:在这里不是工人劳动供给的意愿发生了变化,而只是工人以为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正确的说法是:‘使他们的供给延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即,就业增加而失业下降。雇主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可能和工人一样,但是他们更直接关心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而且在这方面信息也更灵。他们一开始将把他们产品的需求和其价格的增加看作是其相对价格的增长,并认为暗含着他们必须支付的以其产品来表示的实际工资的下降。他们因此将愿意雇佣更多的劳动(使他们的需求曲线下移)(引者注:在这里不是雇主劳动需求的意愿发生了变化,而只是雇主以为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正确的说法是:‘使他们的需求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雇主和雇员双方都发觉价格是在全面地上涨。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你能欺所有的人于一时,你只能骗某些人于永久,而不能欺骗所有的人于永久。结果,他们提高了他们对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估计数,这就降低了预期实际工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