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视觉文化表述刍议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视觉文化表述刍议
视觉文化与蒙古族题材电影
20世纪初哲学领域发生了一场“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奠定了语言文字在我们和世界多重关系中的核心地位。时隔不久(80年代末),另一个转向就对“语言学转向”进行了再一次转向。这一次,图像实现了对文字的“颠覆”,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转向”。“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哲学和文学领域,“视觉转向”却借助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威力,将触角伸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经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既是视觉转向的外在表现,也是视觉转向的直接结果。
电影无疑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影像叙事的过程中完成“文化传播”这一视觉时代交付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视觉语言逐渐超越民族、地域甚至文化的界限,然而任何一部优秀的民族电影却都能够在这种超越之中传递和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特质。自电影产生至今,蒙古族题材电影作为众多电影类型中的成员,始终屹立于影坛之中,保持着它特有的魅力。这除了与它们特殊的电影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寻常的娱乐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关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它们在视觉表述中呈现的独特的民俗色彩。
二、以物质民俗为例探讨视觉文化表述
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丹纳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作品要在观众的理解和认同中达到视觉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生动准确的民俗表现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二者成了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
民俗,作为一种民族和地区共有的文化意识,民族共同文化上共同心理素质的杰出代表,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常常以风习性文化意识为内核,程式化‘生活相’为代表,表现为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传统型的生活模式,构成了波及面深广的特定的生活形态。”民俗兼有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双重特征,这使它同时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表现为理性思考和感性显现、历史深刻性和现实生动性的有机统一。由民俗角度观照的人生,既神秘又熟悉,呈现出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双层透视,内蕴丰富,质感厚重,让人回味无穷,愈是年代久远,味道就愈是醇厚。
蒙古族题材电影正是从平凡的民俗生活事象中撷取素材,开拓主题,构思情节和塑造形象,才使其通过对蒙古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把握而具有了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草原、骏马、蒙古包、勒勒车、天葬沟……。这些视觉表述中有形的物质民俗,使所有蒙古族题材电影都显露出了浓厚的蒙古民俗风情和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但随着电影技术和观众审美水平的发展,蒙古族题材电影对这些有形物质民俗的描写和表现,变得决不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式地添加奇光异彩以刺激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是借这些有形物质民俗中蕴涵的特殊意义以寄寓主观情思,同时化情思为风物,使情思与风物互相渗透、融合一体,创造出逼真、生动、韵味无穷的意境。
视觉元素1:草原
影片《黑骏马》中有着旖旎风光的草原,便是融合了蒙古民族的情思的风物。在巴帕和索米娅互吐真情的那一瞬间的草原,是多么美好、多么壮观,就像男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那样高亢、激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而主人公痛苦时的草原黑夜,心情沉重之时的草原黄昏,惆怅之时的广漠,草原清冷之时的天葬沟,心旷之时的青青山梁……这一切无不通过视觉表述描摹出电影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的情绪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达到了虚实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
草原是蒙古族题材电影的视觉文化中不能割舍的地域空间。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还携带着很强的人文意识。《塞上风云》中,草原是蒙汉人民相互团结、并肩作战、共御强敌的根据地;《东归英雄传》中,草原是让游子们流连的故土;《悲情布鲁克》中,草原是友情爱情悲情相互纠缠的聚集地;《天上草原》中,草原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和人性的归复地……在早期的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它始终“扮演”的是正面形象,它是草原儿女纵横驰骋、饮马放歌的乐土。
然而在近期的《绿草地》、《季风中的马》等片中,草原不再单纯以辽阔、丰美的形象出现了,荒漠化的草原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它就像是藏在华美外衣下的一道伤疤,毫不留情的打破了之前人们对于草原那份独有的完美想象。这无疑表明,电影的创作者正在通过影片赋予草原一种新的身份,由这种身份映衬出蒙古民族甚至人类的新的生存状态,既而引发出人和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的思考……在蒙古族的民族意识中,对自然的崇尚是亘古不变的,草原就像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堡垒,容不得半点瑕疵。因此,对于自身的审视和对环境的审视不仅是蒙古族对于其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自省,也是这个民族对于当今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责任感的体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