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doc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in TCM Studies 苗明三Miao Mingsan ,  孙艳红Sun Yanhong ,  方晓燕Fang Xiaoyan 河南中医学院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既 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 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 学紧密结合。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阴阳学说;脏象学说;中医证的研究;中药品种培育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 门学科。近年来在农林、医药、环境监测与石油、化工等方面 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转基因动物的 研制成功、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等已取得显著成就,分子生 物学已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 如何利用分子生物 学的理论和技术来发展中医药,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 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在中医药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 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取 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与分子生物学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高度抽象概括, “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分子水平对其本质 进行深入探讨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中医 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决定人的生长、发育、体质、生理、疾病、 衰老等,但先天受后天的充盈和调节;现代分子生物学则认 为,一个人的基因是机体生存和发育的主导因素,在一定意 义上,决定和影响人的生老病死等,但基因并不是所有,他受 生活环境、习惯、锻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等,两者在论述和概 念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李芳生[1 ] 从生物信息系统的活性 物质如cAMP 和cGMP ,TXA2 和PGI2 在对生物功能调节中 恰如相反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论述了中医阴阳理论与生物医 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此理论相一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 现[2 ] ,癌的发生与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 如前者激活成为基因异常表达,或后者缺失不能发挥正常细 胞生长调节和终止分化作用,就可导致肿瘤发生,这说明原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者平衡失调对肿瘤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 生髓。杨金蓉[3 ]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天 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 吓各组DNA、RNA 含量及RNA/ DNA 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 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王米渠[4 ]观察受惊吓母鼠所生子鼠大 脑皮层厚度变薄,尤以分子层明显变薄,说明围产期紧张情 绪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子鼠的生长发育;王宇[5 ] 等提示“恐伤 肾”使子代小鼠IL - 2 活性处于亢进状态,而经典补肾方药 “金匮肾气丸”对其有一定调节作用。 收稿日期:2003 - 06 - 18 作者简介:苗明三(1965 - ) ,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药理研究。/ /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 号 ·70 · 2003 年11 月第6 期 No. 6  Nov.  2003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           第18 卷 总第109 期 Vol. 18  Sum No. 10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这些研究都为中医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提供了科学依 据。引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既不会脱离中医的整体 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 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而且有利于 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利用 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的结合起 来。 2  中医“证”的研究与分子生物学 中医认为“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证为有规律的疾病的 外在病理表现,在内必然有其规律的物质支配机制,开展证 候与相关易感基因型及其表达,寻找证候易感性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