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docx

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姓名:王 彬学号:200910841 课程:对外汉语语音专题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0 前言W.F.麦基在《语言教学分析》中指出,在学生练习口头表达之前,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语言的发音。因为学生每一个词,就会加深他们的发音习惯。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难以纠正(周芳,2006)。因此,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将其重要性贯彻下去的很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应当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的反思。语音教学的研究分为语素教学、声调教学和语流教学。在汉语语音研究中,轻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而且其出现的频率很高。有的学者将轻声归于声调研究中,认为轻声是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但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轻声是四声的音变,与声调是有区别的。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轻声音节的标注处理为无调,而且轻声的划分标准也比较混乱。在教学上,留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轻声是语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究竟轻声是什么、教学上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将会有浅显的分析。1 轻声的本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是这样定义轻声的:轻声没有一个固定的调值,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中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2002)。百度百科也认为,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1922年,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了轻声的概念。自此,轻声的问题就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孙德金先生编著的《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这本书在第二章《汉语韵律特征研究》中论述了轻声与声调、轻音的关系,通过对比,阐明了轻声音节的本质特征。1.1 轻声与声调轻声与声调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这点是学者们公认的。汉语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其声调的高低曲直升降的变化形式。汉语的每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因此,声调就是字调。轻声既是声调的变音,因此与声调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汉字的音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读轻声的,像“啊”、“吧”、“吗”、“的”、“了”等,因此会致使有的人误认为轻声也是一种声调。轻声不是声调。一般声调是音节本身音高的高低曲直升降的变化,有固定的调值,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的调值是55、阳平的调值是35、上声的调值是214、去声的调值是51;而轻生的音高是不固定的,但是轻声的音高变化又与前面音节的声调有关。孙德金在《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中说,汉语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自己的调值,只是由于词汇的、语法、逻辑、语气、语义等各种关系,有些音节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读为轻声。轻声与变调有相同之处,但是轻声也不是变调。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有音高的变化,而且单个音节的时候是不会有轻声和变调的,只有在词汇或语流中,才会出现变调和轻声的语音现象。但轻声与变调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词汇和语流中,变调不会引起词汇意义的变化,如“北”,其声调为上声,调值是214,在“北方”中,“北”发生了变调,调值变为21,但是“北”的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轻声则可能会引起词汇意义的变化,比如“子”,其声调也为上声,调值为214,在“孙子”一词中,如果不读轻声,则指的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如果读轻声的时候,词汇意义就成了“儿子的儿子”,甚至有时含有贬义。1.2 轻声与轻音轻声与轻音都是语音的弱化现象,其声学表现基本是相同的,但是轻声也并不等于轻音。轻音与重音相对,在孙德金的《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中,是这样定义轻音的:语流中那些发音变得较快、较轻也较含糊的音节,就是所谓的轻音。由此可见,轻音是可以划分到语调的范畴的。广义上的语调,在感知上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在声学上是各种韵律要素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的协调变化的综合效应,主要表现为语句音高的总体模式;在功能上,主要表达语气情感,同时也有一定的语义表达作用,有语用目的。轻音有时就是具有语用目的语调现象。如(轻音音节下加下划线):催了大半天,她才进门。她才进门,包还在手中,没有放下。而轻声则不具备这样的语用目的,并且,有时轻声有可能改变词汇的意义。什么时候读轻音是由语境、语用目的决定的,因此是动态的、不稳定的。而轻声则是相对静态的,比较固定。1.3 轻声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人们的发音总是遵循两大原则:省力原则;经济原则。这两大原则是与人类发音器官的生理需要是有关的。因此,轻声的出现,一方面是人类发音器官的“偷懒行为”,即语音的弱化;另一方面又与词汇、语法、语义等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形态。那么轻声有哪些本质特征呢?林茂灿(1980)、林焘(1986)、曹建芬(1986)等人利用仪器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