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甑皮岩遗址贝壳年代系列的可靠性兼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在华南地区适用性问题史前研究.doc

试论甑皮岩遗址贝壳年代系列的可靠性兼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在华南地区适用性问题史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甑皮岩遗址贝壳年代系列的可靠性兼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在华南地区适用性问题史前研究

试论甑皮岩遗址贝壳年代系列的可靠性 ——兼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在华南地区参照性问题 漆招进 【提要】 甑皮岩遗址贝壳年代的可靠性问题长期困扰着考古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代测定者在经过试验对比后认为甑皮岩贝壳年代比木炭和兽骨年代偏老1000至2000年,这个结论得到考古界的认可并被推而广之用于其它遗址年代研究。在2003年的研究中,年代测定者采取δ13C校正后扣减1500年再进行树轮校正的方法对甑皮岩贝壳年代进行处理,并认为这样处理过的贝壳年代系列比木炭和兽骨年代系列更符合客观实际,同时还指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在华南其他地区具有参照性。但是根据本文作者的研究意见,既然贝壳年代偏老值是根据与木炭和兽骨年代对比后得到的,那么在逻辑上就无法否定木炭和兽骨年代的可靠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样品的年代倒置现象是发掘者或采样者对地层的判断错误造成的,与木炭年代的可靠性无关,因此甑皮岩木炭和兽骨年代仍然是可靠的,无疑应是确立年代的基础。同时,根据“老碳”影响贝壳年代的原理,不同环境下贝壳样品受 “老碳”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的年代偏老值也随之不同,而实际对比结果也显示,不同地区甚至相同地区不同时期贝壳年代偏老值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把甑皮岩贝壳年代偏老值直接套用到其他地区。甑皮岩贝壳年代处理模式的“可参照性”应该理解为研究方法的可参照性,而不是研究结果的生搬硬套。 【关键词】 贝壳年代 偏老值 处理模式 参照性 【作者】 漆招进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广西桂林 541003 华南岩溶地区碳十四年代的异常问题,几乎从碳十四测年技术引进中国的时候起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经过测年专家们的努力,这个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似乎有了答案。中国最权威的测年机构在对世界上岩溶地貌最典型的桂林地区的不同物质的样品进行测年分析对比后认为,岩溶地区陆生动植物样品的年代基本上不受影响,但水生动植物样品会受到影响,其中螺蚌壳样品的偏老程度为1000~2000年,但同时又指出还没有可靠的纠正标准。 在2001年甑皮岩遗址第二次发掘过程中,碳十四专家开展了更细致的测年工作,测年结果公布于考古发掘报告《桂林甑皮岩》第九章《年代讨论》中。测定结果令人颇为吃惊:在平均扣减1500年的情况下,螺壳样品的年代数据经过树轮校正后竟然比兽骨和木炭样品的年代更可靠!测定者还据此修正了华南许多新石器遗址的贝壳样品年代数据。根据修正后的年代数据,华南许多史前遗址的年代都将提前。 那么,究竟甑皮岩贝壳样品年代偏老标准是否适用于其它地区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对华南许多史前遗址年代框架的确立产生极大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华南地区新石器遗址年代序列的建立产生极大影响。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而已。 一、甑皮岩遗址年代测定情况 甑皮岩遗址先后在1973、1978、1979、2001年四次采样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1][2][3][4][5][6][7]。历次测年结果见表一。 表一:甑皮岩遗址历次碳素测年结果 编号 层位 年代数据(5568) 木炭、骨头树轮校正年代(68.2%) 贝壳δ校正后减1500年树轮校正年代 1973年发掘采样(《考古》1978.4) ZK0280-0 7580±410 7100~6000 B.C. ZK0279-1 11310±180 9950~9150 B.C. 1978年研究采样(《文物》1979.12) ZK630 5950±265 4950~4300 B.C. BK78308 6600±150 5850~5550 B.C. 1979年研究采样(《考古》1982.6;《考古学报》1982.2;《文物》1984.4) ZK906-1 10675±150 8690~8290 B.C. ZK907-1 10780±330 9150~8250 B.C. ZK908-1 11055±230 9300~8600 B.C. ZK909-1 10990±330 9400~8300 B.C. ZK910 7680±140 6450~6110 B.C. ZK911 9000±120 8200~7600 B.C. BK79301 10320±140 BK79308 螺壳 DT5第1钙华板底 8970±100 6600~6270 BK79309 10300±100 8240~7940 B.C. BK79310 10270±160 8240~7810 BK79316 10090±105 7940~7590 BK79314 9100±250 8550~7800 B.C. 2001年发掘采样(《桂林甑皮岩》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