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跨龄服务学习刍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跨龄服务学习刍议

青少年跨龄服务学习刍议 阙汉中 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2005/6/19 服务学习:成长与迷思 严格说来,「服务学习」此一概念在国内教育的应用,仅是近五、六年来的事,但却以惊人的步调在快速成长。目前,它不仅已有中央政府单位﹝青辅会﹞专司其在大专及高中层级学校的推广,在九年一贯的国民教育课程中,也将其列为「综合活动领域」中的一个学习范畴。此外,地方政府、民间社团及服务组织以「服务学习」之名所推行的活动,更不计其数。似乎在这几年之间,服务学习已成为青少年最可能接触的一项「社会运动」,姑且不论他们是否出于自愿,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或将受其影响。 究竟服务学习活动对于已曾参与的青少年而言,具有何种的意义?而对于还未参与的青少年来说,又如何能加强其动机?这是在当前一片推广服务学习的热潮中,较少被思考的问题。事实上,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参与服务学习的青少年对活动的认知与认同,对照服务学习的理念和理想来看,可能还有一段落差,且不论青少年认同与否,也未必有适当的参与机会。 当前服务学习实施的困境 根据行政院青辅会的一项统计﹝张菁芬,2004﹞,国内在学青少年自称曾﹝于一年内﹞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为18.8%,其中有39.5%也曾参与服务学习的课程,而在参与服务学习的人当中,表示曾有「反思」﹝「引导学习」的活动﹞机会的,只有61.3%。由此可见,国内许多青少年所参与的服务,欠缺连结「服务」与「学习」的必要机制,并不具服务学习的本质。进一步了解青少年﹝12-18岁﹞的服务内容,则以「教育服务」﹝如学校义务服务、读报、校内研究调查﹞为大宗﹝50%﹞,次为「环保、小区服务」﹝33.8%﹞、「社会福利服务」﹝23.8%﹞再次之。其型态与19-30岁的青年相比,显然较偏向在校园内或事务协助性质的服务,而对其他社会、生活议题﹝如文化、人权、救灾、消费﹞等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则属极少数的情形。另,有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所从事的这些服务活动之性质,大多﹝75.7%﹞属于临时性而非持续性的﹝高庆贤,2003﹞。 上述数据意味着,国内服务学习的推动,在形式上是志愿服务的延伸,也缺乏长期的规划,常只讲求服务,而不讲求服务的效应或学习,结果就形成所谓「服务 学习」无关联的型态﹝黄玉,2001﹞。这种现象,据笔者观察,正反映出国内在推动服务学习上有两种缺乏关联的态度:即一方面有偏重服务的、另方面亦有偏重学习的。偏重服务者常只知对学生作出服务的要求,而令由学生自觅服务的机会,所以学生大多只能从学校生活相关的途径来寻找,如「透过学校的安排」或「由同学及朋友介绍」﹝57.9%,复选合计﹞,也有12.9%藉由「社团活动」﹝张菁芬,2004﹞。至于偏重学习者,则较有可能配合课程或社团实施,但主导性相对地也较强,学生较难有自主的服务构想或途径,且服务的实施也常需配合学习或学业的考虑、甚且因而中断。结果是,无论偏重服务或学习,当前的服务学习均以学校为本位在推行,很可能就失去了服务学习的真义。 服务学习要义再检视 在美国,服务学习的推动也是受两股趋势的影响:一方面是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对学院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批判。因此有人质疑,服务学习可能会被某些人当作是一种迎合、解套、乃至释放烟幕的作法,而未能切实讲求其应有的精神和本质﹝Eby, 1998﹞。为导正可能的偏失,Eby提出了几点呼吁: 服务学习必需兼顾各方当事人﹝stakeholders﹞的观点,包括服务者﹝学生﹞、被服务者、学校、机构、小区…等; 学校与小区之间需有真诚的合作; 需讲求服务的质量; 要使学生有洞察社会议题的学习; 服务要有社会倡导性与发展性; 要配合服务作研究(评估)。 其实,服务学习真正的意义,依学者所作的阐述(Lisman,1998;Youniss Yates,1997;阙汉中,2002),应在使青少年对社会、公共等事务的议题,有探索和体验的机会,从中发觉其可发展也当发展的群己关系,其中自然包括服务的关系在内,进而在发展这些关系的互动中学习。服务若以这样的关系作基础,则形式就不应限定在志愿服务而已,其它形式如劳动服务甚至专业服务也不无可能,当然也不应忽视对社会、家人的一些义务。所以,有人甚至认为,服务学习是可以从家庭做起的。青少年若能深刻体会此广义的服务课题和关系,发掘自身待加强的知识、技能,并切实投入去学习,就达到服务学习的精神了。 以上述论点来看国内的情形,我们或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由于国内在志愿服务与教育等环境、条件的差异,我们更需要的服务学习,应更具有「发展性」的观点,期使各方当事人在这一波服务学习的运动中,先能找到各自的定位并共同成长、相辅相成,乃至促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相反的,若以学校为本位来推动服务学习,不重视甚至排除社会其它群体共同参与的机会,则最终任何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