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职业暴漏学习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暴漏学习内容

时间:2014年 8 月 25日 地点: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毕院长 记录人:孟玲 出席人:全体医护人员 学习内容: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 职业, 护士, 防护, 危险, 暴露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有报道职业性暴露通过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经皮肤黏膜暴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1%2]。李映兰[3]也报道,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是0.3%。在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HIV经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人群中HIV/AIDS患者的流行程度,还与针头种类及受伤时是否戴手套有密切的关联。同一直径的静脉穿刺针比缝合针携带的血液更多,针头越粗、刺入的深度越深、或直接刺入动脉、静脉,感染的机会则增加。如患者处于疾病急性期或晚期时,血液中病毒含量高,接触的血液越多,增加感染的机会也越大。尽管有报告在职业感染病例中,约90%是由针刺和其他外伤引起的,少数可通过皮肤和黏膜同污染血液接触感染。而美国一刺伤统计组数千名医务人员被含HIV血液的针刺伤后,发现其血清转化率为3.55‰,另一组统计为2‰,认为职业接触很少造成HIV感染[5]。对于职业暴露而没有感染,研究发现这些人有HIV特异的细胞素T淋巴细胞反应,在多次暴露于HIV而没有感染的其他人群中,也发现类似的现象,认为这可能是宿主的免疫反应能够预防HIV感染。医疗锐器伤为护理工作最常见的损伤,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黄小红等[6]对916名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0.47%。急诊科、手术室是针刺伤的高发科室之一[7、8]。 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及操作环节,多见于护士进行注射及抽血后,对针头的处理及手术中接递缝合针的过程,如违反原则用双手回套针帽、摆弄针头或取下针头的时候;没有使用传递容器传递缝合针、穿针动作不正确等。在护理过程中, 病人的突然运动可导致29%的针刺伤,特别是护理对象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9]。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和差一点针刺伤的危险,针刺伤更有可能是因为设计的原因而不是粗心[10],也有研究认为,造成针刺伤人为的原因是主要的[11],如工作中养成的不良习惯;缺乏相关职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操作程序、步骤、难点、不熟悉不熟练;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超负荷工作[12];心理素质不健全,忙中出乱;医护之间彼此在性格、操作配合上缺乏深层了解等。玻璃造成的锐器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传统的徒手掰安瓿仍是护士临床操作的方法,因掰安瓿发生锐器伤的事例并不少见。潘淑琴等[13]对193名护士锐器伤的调查,发现护士因掰安瓿引起的玻璃伤占整个玻璃伤的91.1%,玻璃伤的高比例可能是我国护士锐器伤的一大特点,提示传统的操作环节应给予改进。护士在手术配合、器械清洗、打包等操作时,常被手术刀、剪、布巾钳、克氏针、骨折碎片刺伤;骨科力量性操作如敲打、器械意外松动或脱落,造成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等受到污染[14]。防护不到位的安全隐患? ? 防护不到位包含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废物污染和防护用品不到位等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如在采集、运送患者血液标本时,没有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用品,使患者的血液进入有破损的皮肤黏膜或飞溅到口腔、鼻腔、眼睛[14]。在配合口腔诊疗操作时,高速运转的牙科手机能使患者的血液、唾液四处飞溅并雾化,当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时[15],即可增加HIV感染的概率。HIV是传染病中新的一族,职业暴露知识对较多的临床护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HIV的认识程度明显不够。刘伟等[16、17]对HIV知识调查中发现,临床对HIV基本定义和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HIV等知识贫乏,主要是因为没有接受HIV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因为对HIV的危害认识不足,所以在操作中就会疏忽大意[18],如对于预料要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并非做到人人戴手套和主动穿隔离衣[19],尤其是面临危急症应急抢救时或工作量超负荷时。有些护士在临床操作中,甚至不清楚是否需要防护而较少使用或不用防护措施;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自身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如直接抓取污物或是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等,被利器刺伤时不挤压出血,不清洗消毒,埋下不安全的隐患[20]。医院医疗设施的配置和防护用品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但国内大部分的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配备专用的利器盒,注射针头在使用后处理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护理人员受伤。受经济能力承受的影响及医院领导的理解

文档评论(0)

3839479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