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郑德高+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pptx

03郑德高+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郑德高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

广东省住建厅—新型城镇化专题讲座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2013.1.14区域化现象----核心地区的转型发展本土化现象----县城地区特色化发展概念区域化:一种半全球化现象。全球化的3.0版本本土化:一种“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并且根植于地方的经济活动。城镇化:区域化伴随着资本大范围的流动与人口的“异地城镇化”,主要流向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地区。本土化则表象为人口的回流与本地的城镇化,主要是指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一、国家层面人口区域化发展特征1)全国人口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口总量规模大幅增加。2000-2010,全国跨省流动的人口规模从4241.86万人增加到8587.63万人。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跨省流动方向与数量示意图(50万规模以上)2)人口流入地区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人口流入活跃区域广东(外来人口2150万人)上海、浙江、江苏(外来人口2818万人)北京、天津(外来人口1004万人)人口流入较次活跃区域福建、山东人口流出活跃区域安徽、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人口流出次活跃区域贵州、广西、黑龙江、河北、陕西、吉林、甘肃人口流动不活跃地区新疆、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青海、西藏、云南、海南地区类型人口流动总数人口流动/户籍人口人口流入活跃地区500万或20%次活跃地区200万或10%人口流出活跃地区500万或10%次活跃地区200万5%不活跃地区其他地区 3)人口流出地区逐渐呈现方向单一与区域化特征2010年主要流出型省份流向分布 主导方向明确地区 两大主导方向地区 方向多样化地区2000年主要流出型省份流向分布4)省内或区内的区域性流动成为主流三大区域流向省外的人口中,在区域内流动占主导。江浙沪皖:流向省外总人口1478万,其中区域内占70%粤湘桂:流向省外总人口1230万,其中区域内占70%京津冀:流向省外总人口404万,其中区域内占63%来自区内的流动人口占区域全部流入人口的比重在10年内普遍上升。二、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化与转型发展泛长三角是全国区域化最为成熟的地区,主要体现为人口区域化、产业区域化和空间区域化三大特征泛长三角地区有多种定义,更趋向于三省一市这个空间范畴。包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四省一市的范围,面积总计为35万平方公里。1、人口流动的区域化:1)跨省流动区域化上海超过一半(56%)的外出人口流向江浙皖流向江苏:33%(8万人)流向浙江:15%(4万人)流向安徽:8%(2万人)江苏三分之二(64%)的外出人口流向浙沪皖流向上海:49%(150万人)流向浙江:11%(34万人)流向安徽:4%(11万人)浙江接近四成(38%)的外出人口流向上海、江苏流向上海:24%(45万人)流向江苏:15%(27万人)安徽四分之三(78%)的外出人口流向江浙沪皖流向江苏:27%(257万人)流向浙江:24%(229万人)流向上海:27%(260万人)2)省内流动成主流2、产业组织的区域化1)企业的价值链组织决定于物流成本。以300KM-500KM为半径(3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区域市场。3小时经济圈的拓展300KM-500 KM300KM500KM 成本 距离300km500km雪佛兰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重要物流企业的区域配送中心布局数量(个)占比上海8652%300公里以内4628%300-500公里1811%500公里以上149%合计164100%沈阳北京大连天津500km沈阳无锡南京500km苏州烟台上海重庆成都300km杭州 嘉兴宁波武汉武汉上海广州深圳普洛斯沃尔玛安博2)生产体系在区域内出现重构(两集聚一扩散)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向沪杭等核心城市集聚一般产业从传统发达地区向苏北、安徽等外围地区转移高端制造业在传统发达地区出现新的集聚3)区域化的理论背景文化距离;行政距离;经济距离;空间距离4. 区域化发展的空间特征:1)国家层面:经济板块化、钻石结构2)区域层面:核心区、潜力地区与边远地区区域化的空间结构华北板块西南板块华东板块华南板块经济区划:从都市圈转向经济区的角度认识区域化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2)空间体系区域化表现为核心区、潜力区与外围区构成完整的空间体系核心区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优、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净注入、高素质人才比重高。潜力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发展成为核心地区重要组成的潜力。指标类别具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