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固定专用课件
人工气道固定 人工气道概述 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 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 口咽通气道 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 癫痫大发作 阵发性抽搐 经口气道插管时插入口咽气道 鼻咽通气道 仅适用于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 可能发生鼻咽出血 气管插管导管 略弯的管子 长度为18~32cm 内径为2.5mm ~ 8.0mm等 导管远端开口呈45°斜面 带有单向活瓣的气囊 气管切开管 塑料或硅胶套管 金属管 建立人工气道的指征 (1) 上呼吸道梗阻 (2) 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 (3) 气道分泌物潴留 (4) 实施机械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 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进行机械通气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 2.评估管路的位置、深度,气囊压力,固定部位的皮肤 正常气管长度与门齿至声门或隆突距离 总气管长度 (cm) 门齿至声门距离 (cm) 门齿至隆突距离cm 早产儿 2.5 7 10 足月初生儿 4 8 12 1~6个月 4.5 8.5 13 6~12个月 4.5 8.5 13 1~2岁 5 9 14 2~3岁 5 9 14 3~6岁 5.5 9.5 15 6~9岁 6 10 16 9~12岁 6 11.5 17 14岁 6 12 18 16岁 8 14 22 成人女性 10~14 14~16 23~30 成人男性 12~14 15~18 25~32 注:隆突---成人在胸骨上窝下10~12cm (二)操作要点 1.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测量距门齿处的长度,经鼻插管者应测量距外鼻孔的长度,记录并做标记。 2.监测气管导管气囊的压力,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 3.固定气管导管,将牙垫放置在导管的一侧嘱患者咬住;防止气管导管左右偏移,可在导管的两侧都放置牙垫。 4.采用蝶形交叉固定法,先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再交叉固定气管导管,胶布末端固定于面颊部;或选择其它适宜的固定方法,如固定器。 5.气管切开导管固定时,在颈部一侧打死结或手术结,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用棉垫保护颈部皮肤。 6.操作后,测量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 ,观察两侧胸部起伏是否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插管的意义及固定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2.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使其在正常范围。 2.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导管深度及外露长度,避免气管导管的移位。 3.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药。 4.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气管切开患者,注意系绳的松紧度,防止颈部皮肤受压或气管套管脱出。 5.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预防意外拔管 ① 正确的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 每日检查,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气管切开管固定带应系方结 固定带应系紧,与颈部的间隙可容纳一个手指 ② 检查气管插管深度,插管远端距隆突2~3cm,过浅易脱出 ③ 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 约束带将其手臂固定 ,镇静 ④ 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 应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防患者翻身或头部活动时导管被牵拉而脱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