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创新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严重不足,知识背景比较单一、陈旧落后,在市场中开展咨询服务的经验不足,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和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和管理存在错位。目前,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已开始向“政务、事务、服务”相分离的方向改革,但是职能转化远不够彻底,该放下去的“事务”、该放开由社会承担的“服务”还没有与“政务”相对脱离。使得一些部门对中心的支持方式出现“错位”,一方面在政策、投入等方面很少支持,另一方面却又热衷于“兼作中介、控制中介、代替中介”,严重制约了中心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获得政府授权的机构服务意识不强,官架子十足,未获授权的多数机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 。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缺乏促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尽管《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四技活动”税收等个别领域中有指导意见和扶持措施以外,但机构制度建设,一般还是参照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适应非营利性机构等主体使用的新型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致使大多数类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未能得到明确。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经验与体会 (1)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保证 (2)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3)人才资源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第一资源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保证。在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诞生与发展壮大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的指导下完成的。实践证明,1995年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两个《决定》,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6月29日公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各级地方党委与政府对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部分省市的党政一把手亲自考察、指导当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据统计,仅在2003年前10个月,各地直接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资金就达26亿元。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绝大多数,前身是计划经济下建立的科研机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通过深入科技体制改革,目前,大部分中心都已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利与非营利、民营与国有、股份制与事业性质等各类形式协调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人才资源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第一资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军人物起着关键作用。几年来,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育了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导干部队伍,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生产力促进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有了立足之本、发展之源。 三、未来趋势 2003年是科技部党组确定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 印发了《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力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经修订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 三、未来趋势 原规划到“十五”末期,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量达到1000家,现已提前实现;一个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有中国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体系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并成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未来趋势 实现了上述目标,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预测: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项科技工作,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市场的牵引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未来趋势 1、势与力 三、未来趋势 2、继续抓好“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培育若干家有强大服务能力、鲜明特色、现代管理模式的国家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将采取“能进能出”的政策,实行动态评估管理,改变“一次授牌定终身”的做法,对没有达到“标准”的中心,要亮“黄牌”和“红牌”,使示范中心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未来趋势 2、“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区企业非常集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应积极配合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把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到高新区去,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高新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它们在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包括培训、咨询在内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造了广大的工作空间。我们要与创业服务中心搞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