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填空
1、大都市区特点:①多核心;②交通走廊;③密集的交互作用;④规模特别庞大;⑤国家核心区域。
2、全市人口:指地级及其以上市包括所辖县和县级市的市域总人口。
3、常住人口:户籍总人口减去外出半年以上的本地户籍人口加上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4、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原理就是在于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的开放系统。
5、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劳动力,区域又能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有什么样的交流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常说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点。
6、位置:就是某种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7、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8、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9、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全面发展以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2个明显趋势:⑴集中区位;⑵分散区位。
信息服务业也表现出集中和分散两种趋势。由决策、管理、协调、金融、保险、法律、经纪等构成的高层次职能属集中区位;而文秘、实际操作等为高层次职能服务的辅助职能属分散区位。
10、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城市化。
过度城市:全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居民的失业率很高,大量人口生活在贫民区,这种情况被称为过度城市化。
11、城市地理学在分析城市化动力时,首先注意问题的空间性,从地域秩序入手分析。
12、托达罗提出他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人口流动过程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映。预期的差异是由实际的城乡工资差异和在城市部门成功获得就业
机会的概率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13、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和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按城市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外延型和飞地型。
14、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能的过程。
15、目前确定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定方法只要有2种: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16、城市化的近域推进集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品质的下降,有此产生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扩散。这种现象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郊区化:由于中心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力,促使人口、产业、就业岗位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现象。
1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在若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代已经结束,经济转向以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阶段,以人口集中为标志的城市化也转向人口向外扩散为主的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18、近现代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⑴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⑵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
19、1988年,周一星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含港、澳)已经形成了2个都市连绵区,并认为辽中南、津京唐已有都市连绵区的雏形。
20、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发布。
21、中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影响中国城市间工业经济效益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城市规模,而首先是城市职工拥有的固定资产值(即投资强度)和城市的工业结构。
22、货物的可运输性会随时间而变化。这主要受运输工具改革、生产发展和资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
23、各种相互作用模式的产生,旨在寻求空间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比较著名的有引力模式和潜力模式。
24、城镇体系规划即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25、健全的城镇化是经济非农化、人口城镇化和设施城镇化三者的统一,前提是有就业机会。
2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必须进行绿地建设,不得改为他用。
城市蓝线:指城市水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给水设施的保护范围界限。
27、城市地理相对位置:是指某城市对该城市周围的一切物质的空间关系,是一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地理因素,它决定了城市的个性和城市的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
- 场所精神理论.docx
- 场所文脉理论.docx
- 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doc
- 垃圾桶广告投资方案.doc
- 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北坞村为例.docx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oc
- 城乡一体化.doc
- 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doc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doc
- 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pdf
-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7综合探究二质量守恒问题探究精讲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pptx
- 母婴行业深度报告:欧美亚十国生育政策复盘(202503).pdf
- 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Unit-3-What-color-is-it第二课时3a-4d课件.pptx
- 新质生产力转债系列一:低空经济转债的投资机会(202404).pdf
- 第三章纺织浆料.pptx
-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GB/T 45393.5-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5部分:数据接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