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考试
水文地质学
第二章
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 。
2.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包含多个含水层和弱透水层,或局部隔水层 。
地下水流动系统——是指从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4.含水介质是由空隙所构成的岩石,分为孔隙介质、裂隙介质、溶穴介质。
(1)潜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2)潜水的补给:⑴大气降水;⑵地表水的补给;⑶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I.越流补给;II.直接补给⑷凝结水;⑸人工补给
(3)潜水的特征?
1)、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
2)、潜水顺坡降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补给区一般与分布区相一致。
4)、潜水的水位、埋藏深度、水量和水质等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5)、潜水面的形状及其埋深受地形起伏的控制和影响。
6)、潜水容易受污染。
(1)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2)承压水的基本特征?
1)、承压含水层的顶面承受静水压力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特点。
2)、承压水充满于二个不透水层之间,补给区位置较高而使该处的地下水具有较高的势能。
3)、分布区通常大于其补给区。
4)、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面是一个位于其顶界面以上的虚构面。
5)、承压水由测压水位高处向测压水位低处流动。
6)、当含水层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其测压水位面亦因之而升降,但含水层的顶界面及含水层的厚度则不发生显著变化。
7)、不易受污染,但一旦被污染,净化极其困难。
7.上层滞水: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空隙分为孔隙、裂隙、溶穴
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赋存于坚硬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 赋存于可溶岩层溶隙中的地下水
风化裂隙水特点:
(1) 风化裂隙水一般为潜水;
(2) 分布较均匀且无方向性,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浅,含水层水量不大;
(3)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水动态季节变化明显,就地补给就地排泄;
(4) 风化裂隙水水质好,为低矿化的重碳酸型水。
构造裂隙水特点:
(1) 构造裂隙水往往分布不均匀,具各向异性
(2) 应力集中部位富水条件好,导水、透水能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3) 构造裂隙水可层状也可脉状;
(4) 构造裂隙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5) 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不一致。
岩溶水特征:
(2)、岩溶水的分布特征:富水性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3)、岩溶水的运动特征:层流与紊流共存。溶孔、溶隙中的岩溶水为层流运动;溶洞、暗河中的岩溶水为紊流运动。
(4)、岩溶水的补给特征:通过落水洞、岩溶漏斗等直接流入或灌入补给岩溶水;时间短、途径短、速度快。
(5)、岩溶水的排泄特征:集中的大流量排泄。
(6)、岩溶水的动态特征:由于岩溶水吸水能力强、径流快、排泄集中,故与其他类型地下水相比动态变化幅度大,反应快(潜水尤为明显),岩溶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7)、岩溶水的水质特征:多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钙型水。
12.岩石给水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岩性:空隙大的样品,给水度大
地下水位初始埋深(H0)
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支持毛细水带高度时H0 >> hc ,可达最大值,H0<< hc 时,地下水位下降1个高度时,原重力水大多转化为支持毛细水,土层给水量大大降低,μ变小。
地下水位下降越快,给水度越小,反之越大
土层结构影响:一般层状土给水度小于均值土。
思考题
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
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粘性土孔隙度大——是含水层吗?不是
讨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它们在埋藏条件、补给、径流和排泄上的异同?
第三、四章
溶滤作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
2.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3.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4.渗透(渗流):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渗流) 。
5.水头:渗流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