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第五十单元 细菌感染.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十单元 细菌感染 第一节 伤 寒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与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伤寒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第二次发病者(约 2%)。 三、病理解剖特点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性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病程第l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导致肠穿孔。第4周后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 【真题库】4.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 D.肝、脾 E.心、脑 答案:A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0—14 日。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期: (一)初期(侵袭期):病程的第l周。起病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全身症状)。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5—7 天内达39~40℃。 (二)极期 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1.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10—14 日。 2.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是伤寒杆菌的毒索作用所致。病人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这些表现随病情改善和体温下降而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5.肝脾大 6.皮疹: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日,皮疹直径2—3mm,压之褪色,多在lO个以下,分批出现,多见于胸腹,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多在2-4 日内消退。 (三)缓解期: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渐下降。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脾脏开始回缩。 (四)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伤寒复发: 伤寒于体温恢复正常后15~25天症状重现。(潜伏于胆囊、骨髓中的伤寒杆菌再次繁殖)。 伤寒再燃: 指病后第2、3周,当体温呈波动下降时,体温又上升,持续5~7天后热退。 主要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 1.肠出血为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周与第3周,轻重不一,从大便潜血阳性至大量血便。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好发于末段回肠。 3.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通常是继发感染,极少由伤寒杆菌引起。 4.中毒性肝炎:常见于病程l~3周。 5.中毒性心肌炎:见于病程第2~3周,有严重毒血症病人。病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低钝、早搏、血压下降等。心电图可有p—R间期延长、T波改变与sT段下降、平坦等改变。 6.其他: 【真题库】5.男性,5岁,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39.5℃(稽留热),伴腹泻每日3~5次。体检:神萎,心率72次/分(相对缓脉),肝右肋下2 cm,脾肋下1.5 cm(肝脾大),血常规检查:WBC 3.0×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0,ALT 200 U/L,血清抗-HBs阳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乙型肝炎 B.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血吸虫病 E.急性细菌性痢疾 答案:B 解析:稽留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血白细胞低均是伤寒的特点。 五、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数一般在(3—5)x 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伤寒的诊断与病情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伤寒杆菌:①血培养:为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病程第1—2周的阳性率最高(80%一90%)②骨髓培养: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注意时机)③粪便培养:④尿培养:(3、4都是3-4周阳性)⑤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很少应用。⑥玫瑰疹刮取物培养:但不作为常规。 (三)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 应用伤寒杆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

文档评论(0)

8239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