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doc

温儒敏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儒敏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讲稿)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标志着新诗初期创作的最高成就。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奠定的。但据我所知,现在一般年轻的读者,对郭沫若作品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评价也不一定高;而另一方面,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两极阅读现象”。在学习现代文学这门课的过程中,类似的“两极阅读现象”并不罕见,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作家作品上。我们这里探讨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对于理解其他文学史经典也会有所启发。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事实上确实存在两种读法:一种是“文学史读法”,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确定其特色、价值、影响与地位。当今各种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都是这样评价郭沫若以及其他经典性的作家作品的。有一种学术界很流行的排座次的说法是“鲁郭茅,巴老曹”,不一定准确,但也可见“文学史读法”对郭沫若的评价甚高。我们讲课,考试,往往也是采用“文学史读法”的结论。偏重从文学史角度的阅读,一般比较专业,也可以说是“专业的读法”。而另一种读法,则是“非专业读法”,一般比较偏重个人的或行时的审美趣味,用平常的话来说,是只看作品本身“好不好读”,有没有“意思”,并不太顾及“历史的链条”。象《女神》这样时代性很强的经典作品,过去的影响极大,文学史的地位很高。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而今已事过境迁,有了历史的隔膜,无论内容形式都可能比较难于唤起阅读兴趣;加上社会上对郭沫若其人其诗也的确存在某些误解或苛求,也会影响到“非专业阅读”的评价,对郭沫若的评价也就不高。就文学接受而言,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不好轻易评判高下。然而当今许多专家的研究论文或大学的讲台对郭沫若甚表称许,而一般读者,甚至就是听课的青年学生,却对郭沫若评价偏低,或者不感兴趣。这种明显的“两极阅读现象”,就值得正视和思索。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作为专业的研究,或者在课堂上讲文学史,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消除对于经典的隔膜,特别是象《女神》这样本来时代感特别强,而今已经是“事过境迁”的经典?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文学史读法”或“专业阅读”的评价与一般读者的理解和感觉存在大的差距,也可能是专业评价本身有问题,起码是不能引导和解决一般读者的时代隔膜问题。以往对《女神》的文学史评价,大都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思想内容方面,即考察《女神》如何体现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如何代表了五四的声音,等等。常见的对郭沫若诗歌基本主题的归纳,以及对郭诗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都特别注重思想内容倾向。这种评论在我们的教学中用得很多,的确能抓住时代精神特征,理解作品的内涵价值;但光是这一步,却未必能消除阅读中的隔膜。就是说,现今的读者要真正接受《女神》这样的文学史经典,光是知道主题思想和意义价值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去感觉和理解《女神》产生的时代氛围,以及五四当时普遍的读者接受状态。只有了解郭沫若何以能在五四大受欢迎,《女神》又何以能成为影响巨大的文学史名作,才能在经典的意义上更好地接受《女神》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其实,《女神》是诗,诗是主情的,即使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提供了什么东西,那也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来表达的,是“诗性的”思想。若论反封建求民主的思想激越深入,五四时期的读者大可不必从《女神》这样的诗中去求觅;而且类似某些论者后来从《女神》中所归纳或引申的那些思想,在五四当年的各种激进的出版物中比比皆是。可见《女神》引起轰动的原因远不止于思想内容。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那么,是否加上形式的因素,就可以对《女神》的经典价值做出完满的解析,并让一般读者也能进入其独特的艺术世界呢?这也不一定。以往许多“专业的读法”都高度评价《女神》形式上的创新,特别指出其在自由体诗的建立上所作出的典范性的贡献,这是有根据的。若要考察新诗形式的流变,“郭式自由诗”自然是重要的一环。五四前夕胡适等人倡导用白话来写诗,突破古典诗词的格式束缚,但如胡适自己所说,初期白话诗并未能脱尽旧体诗的痕迹,虽写作自由,明白如话,诗味却普遍不足。只是到了郭沫若《女神》的出现,诗歌才真正在现代思想情绪的表达和新诗味的追求方面上了一个台阶。但谁也不能否认,富于独创性的《女神》毕竟又还比较粗糙,形式上并不完善。郭沫若开一代诗风,《女神》成了现代自由体诗的发端,然而郭诗那种绝对自由的写法

文档评论(0)

vaxlv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