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刘鸿生的经济智慧研究.doc

管理思想史刘鸿生的经济智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思想史刘鸿生的经济智慧研究

管理思想史 课程论文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1112082 学号: 111208201 姓名: 陈家明 把握机遇:刘鸿生的经济智慧研究 火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的进化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没有火,便没有人类社会,更没有人类今天的发达文明。 早期人们通过钻木取火、火石等方式获取火源。直到火柴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取火的方式。 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发明,但一路走来并没有得到工业化改进。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国力衰落,偌大的中国反而连火柴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都不能生产,依靠进口。 小小的火柴着实体现出了当时中国的落后和中国人的无奈,而这一切被一个年轻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生产的安全火柴。 此后的日子,他不仅用那小小的火柴点亮了大半个中国,更点燃了中国人的希望之火。 他就是被人称为中国“火柴大王”的刘鸿生。不仅如此,他还是“煤炭大王”、“毛纺业大王”、“企业大王”……回望这位爱国实业家的传奇创业人生,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创业实践中收获许多有益的启迪。 从贫寒学子到上海滩“煤炭大王” 1906年的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个名叫O.S.Lien的中国学生引起了校长卜舫济的注意。 42岁的卜舫济是当时上海著名的传教士和教会教育家,在他眼中,这个成绩优异的18岁男孩是个可造之材。 在这所教会学校之外,好学生O.S.Lien的名字是刘鸿生,他来自一个靠寡母支撑的清贫之家。 卜舫济决定栽培这个年轻的孩子:去美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担任圣约翰中学牧师兼教英文,月薪150元(法币),并提供一座小洋楼供居住。 “因为不想当牧师”,刘鸿生拒绝了校长的“提携美意”,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校长斥责刘鸿生是“上帝的叛徒”,并将他开除出校。 若干年后,刘鸿生曾这样回忆那时的心境:“那个时候,我在街上漫无目地走着,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不能在上海滩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要怨天尤人,是我自己没有本事;但我就想着要有我的一个位置,你这么去想,就要矢志不渝地这么去做。” 短暂的迷茫后,在父亲老友、宁波同乡会会长周仰山的引荐下,刘鸿生进入英商开平矿务局上海推销处当了一名煤炭推销员。这可乐坏了一心想进入商界的刘鸿生,他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推销员,却足以为他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自幼丧父的刘鸿生自知生活的艰辛,进入开平煤矿上海办事处的他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勤奋用功。一段时间之后,刘鸿生随便拿起一块煤,就可以说出它的名称、产地、成分和特性。他不但留意察访哪些地方用煤,用多少,时间、季节上有什么变化;更用心考察哪些人在购煤上起作用,起多大作用。 刘鸿生对顾客的察言观色,对市场的细致划分与准确判断让他在煤炭市场上很快站稳脚跟,越来越多的用煤商成为刘鸿生的忠实客户。刘鸿生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开平矿务局买办的职位。 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刘鸿生一方面继续为开滦矿务局开拓煤炭销路,另一方面利用买办的特殊身份从事自己的投资和经营。从借人码头到扩建自己的码头,从单纯的接货到自租轮船运输,从经销单一的开滦煤到销售多种煤炭,市场从上海扩展至长江中下游、从城市到农村。 短短几年的扩张,到20年代末,刘鸿生已经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煤炭大王”。 点亮中国的“火柴大王” 1919年的夏天,河南、苏北地区发大水,大批难民涌入上海、苏州等地。灾民们流离失所,愁困于街头,社会各界纷纷发起救灾活动。此时,时任宁波同乡会会长的刘鸿生也慷慨解囊捐款5万元。 然而在刘鸿生看来捐款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办家火柴厂。 为什么选择办火柴厂?众人不解。 多年后回忆起办火柴厂的初衷,刘鸿生如是说:“火柴生产工艺简单,对机器设备要求不高,手工操作量大,办起来容易,也足以安置大批难民。 不仅可以造福于民,在刘鸿生看来“中国之所以受气,是因为没有工业,没有科学”。 在那个工业体系初创的年代,火柴业是一项比较流行的工业。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国运衰弱,火柴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当时市面上到处充斥着来自瑞典和日本的“洋火”,而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由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原料昂贵,税收苛重。根本无法同外国火柴生产商竞争,纷纷倒闭、夭折。 1920年,鸿生火柴公司正式开工生产。 起初,由于技术上的缺陷,鸿生火柴厂的火柴一度被同行讥为“烂糊火柴”。 刘鸿生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查阅化学资料,后来又亲自渡洋外出考察,高薪聘请归国的化学博士,并花巨资购买进口机器。经过半年多试验,火柴的质量问题终得以解决。“鸿生”牌火柴成了名噪一时的名牌产品。 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和军阀的残酷劫掠,以及原材料必须从外国进口的限制,刘鸿生和他的民族火柴工业仍面临着重重危机。 为了摆脱困境和抵御外来竞争,刘鸿生具有前瞻

文档评论(0)

vaxlv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