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行为学看城市边缘区犯罪特性及治理对策【DOC精选】.docVIP

从环境行为学看城市边缘区犯罪特性及治理对策【DOC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环境行为学看城市边缘区犯罪特性及治理对策【DOC精选】

〔摘 要〕关于《从环境行为学看城市边缘区犯罪特性及治理对策》的犯罪学论文发表:针对城市边缘区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甚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从环境行为学角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措施。 ?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城市边缘区;犯罪   ? 一、问题的提出 ? 城市边缘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大城市急剧膨胀而出现的。我国学者顾朝林认为“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即同时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1]。”城市边缘区二元性特征本质上讲属于“个性化”不强, 论文的标准格式兼有多性实无个性,属于一个无主流文化控制的紊乱系统,具有复杂性、过渡性、脆弱性等特点。目前对影响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边缘区”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较少[2][3]。随着“城市边缘区”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分析犯罪成因。人与环境在人体动作所及的这个小范围内是相当难以区分的[4]。笔者认为对于城市边缘区犯罪问题可以通过环境对于犯罪主体的影响来分析。   ? 二、城市边缘区犯罪主体分析 ? 城市边缘区不仅在经济结构、管理体制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而且其居民住户也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既有因城市膨胀而外迁的中心城市居民(多在边缘区工作或购买第二住房),也有原住户,更多的是大量涌入的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其主要来源是农村。因为城市边缘区租房便宜,而且就业机会较多,因而外来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城市边缘区的简易住房和出租房内,例如北京市外来人口的60%以上都居住在城市边缘区[5]。但是边缘区的这些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成分复杂,甚至其中夹杂了一些负案在逃犯罪分子,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造成犯罪率迅速上升。据郭星华教授对北京流动人口的研究,北京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区(如浙江村)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中,90%以上是外来人口(1999)。从其他城市的情况看,南京市1993年城郊结合部的暂住人口犯罪人数在该地区全部案犯中的比重占50%以上,是10年前的7倍多,最严重地区比重甚至达到70—80%[2]。虽然不同类型的城市边缘区存在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有所不同,但是从目的上看,流动人口犯罪,主要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财产型犯罪为主;从性别看,主要以男性为主,但女性犯罪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从犯罪类型看,主要是盗窃、抢劫、贩毒、卖淫嫖娼、制假贩假、传播淫秽制品等等;从组织形式上看,具有团伙性的特征;从年龄上看,具有低龄化的特点。   ? 三、城市边缘区环境分析 ? 1.现象环境现象环境指的是客观世界本身,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受人们感知经验所影响的。这一环境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人构成的环境;二是由物构成的环境[4]。(1)由人构成的环境在城市边缘区,居民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本地居民。包括原中心城区居民,他们一直拥有城市户口,享有城市居民所能享有的一切优惠政策及福利待遇,其外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工作变动,或者是出于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心理购买“第二住房”而外迁;此外是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由于城市的扩展需要大量的空间,因而各地区城市扩展多采取购买当地农民土地使用权,将他们转为城市户口就地安置的方法来解决,当然也有些农民由于“城中村”获利丰厚而不愿转为城市户口,仍保持农村户口,例如广东省许多“城中村”地区就出现了没有耕地的农村人口现象[3]。这两种人对于城市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对自己和外来人口的身份区别非常明显,对外来流动人口具有排他性以及歧视态度。二是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是指那些在“本市无正式户口而滞留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6],主要来源是农村,这种流动具有明显的利益导向性。这些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相比,流动性大,虽然间接或直接地与所在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互动,但不可能产生本地居民那样的归属感。这可以从其社会交往中看出,主要在老乡或工友中打交道的占多数,很难对所在城市产生深厚感情[7]。(2)由物组成的环境由物构成的环境主要是指边缘区的工作、居住、学习环境等。无论是何种环境,本地居民都要优于外来流动人口。本地居民,尤其是原市中心城区居民的工作比较稳定,工作环境、工作条件都比较好,经济状况良好;而那些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居民由于享受特殊的政策,就地安置,也多在条件较好的企业或单位工作,即使那些不愿意“农转非”的农民,他们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盖建大批简易房屋对外出租,获利丰厚。相比之下,那些外来流动人口则多从事脏、苦、累、险的行业和工作,不但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甚至有工资支付风险,而且缺乏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常被严重侵犯。工作上的不稳定往往导致经济上的困顿,从而引发犯罪行为。根据对浙江省城市外来工犯罪问题的调查,犯罪的外来民工中有35%的人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由于失业、无工作[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