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医名著话艾灸
名医名著话艾灸
(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1. 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2.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4. 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5.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6. 《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7.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8. 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9. 《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12.《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3.《皇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14. 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15.《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6.《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17.《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8.《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19.《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0.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21.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2.《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3.《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鲜--许浚)
24.《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5.《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6.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27. 隋唐时代孙思邈《小儿脐风预防灸法》书中指出:“和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车以防噤”。
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29.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30.“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总结了。
针灸反应之经络不良反应
【概述】 本节所述的经络不良反应,系指通过针灸刺激(包括各种穴位刺激)的激发,在循经感传中或气至病所后所出现的一些损伤性反应。有称之为循经感传的劣性效应。现代最早报道于1959年。自七十年代起,随着循经感传现象引起普遍重视,这种情况日益增多。近年来,有人一次就报道42例之多。作者也在临床上遇到过多例类似现象。 一般认为,尽管这种现象目前尚不能作出圆满解释,然而,它确实存在,且可给机体带来一定的功能障碍,或者造成某些器质性病变,必须认真对待。【损伤原因】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据已有资料,可能包括下列因素。 一、刺激量较强:多见于应用激发循经感传或气至病所的手法时。其刺激量往往较一般针刺刺激量要强。我们遇到的四例经络不良反应,有三例是应用气至病所手法时出现的。 二、低年龄:据观察,此类现象10岁以内儿童多见。 三、体质因素:针刺诱发的一些可见经络不良反应(如皮丘带、循经皮症等),以循经感传显著而又有皮肤过敏史者多见。 四、疾病因素:在病人身上,当循经感传达到病所时,常会诱发出原有病症的某些症状。如冠心病患者,感传至心前区,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胸闷气短等。有的则可加重原有症状。我们曾遇一病例,原有右侧面部痉挛症,经针灸及其它方法治疗后已经控制半年左右,因心慌胸闷要求针剌治疗,针左内关穴,针尖朝上,患者自觉有一股带状酸胀感沿手臂内侧由腋下过颈部上左脸从头顶向对侧感传,当传至右侧面部时,突然诱发痉挛复发,不能自止。自此后,尽管用多种方法而未能控制。【临床表现】 主要有下列二类。 一、功能性障碍:出现循经的抽痛、麻木、抽搐,并可呈现或伴有内脏功能失调,如上传至膀胱时,有尿急;至腹部有腹痛;到胃区,有胃部灼热、恶心呕吐;到胸部,呼吸困难、胸紧闷、心悸,胸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6).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docx
- 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古代诗人名人柳永人物介绍PPT.pptx VIP
- 第5章独立第三方B2B型医药电子市场.ppt VIP
- 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AI技术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HG∕T 5809-2020 浸胶芳纶帆布.pdf
- 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评价体系框架.pdf VIP
- 2024年嘉兴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详细分析和教学策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