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密度分布与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密度分布与政策研究2012-5-30
来源:国家经济地理杂志??? 张进洁
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密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较准确的测度,应该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杠杆,在中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土空间复杂,地区差异悬殊,如何根据经济空间集聚的普遍原理和各个地区独特的发展条件,选择和实现与之相适宜的经济密度,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把推动形成与国土空间相适应的国家经济密度格局,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密度的调控管理,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以下研究利用2004、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按照单位行政面积的就业人数作为经济密度的测度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密度格局和演化机制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就其主要七大特点进行阐述,针对中国经济密度增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梯度格局:中国经济密度分布的核心特征
?
图1 中国经济密度省域分布格局
省级尺度上,中国的经济密度由东到西呈显著递减趋势(图1)。经济密度最高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和天津,第三等级的有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这几个沿海发达省份,处于第四等级的有河北、辽宁、福建、海南这四个沿海省份和山西、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黑龙江、吉林两省及西部省份经济密度最低。其中,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 明显强于其它地区。分别以京津、上海和广东为中心,经济密度呈现由高到低逐渐向外扩散趋势。
????
图2 中国经济密度市域分布格局
市级尺度上,中国经济密度的梯度递减规律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所强化(图2)。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上海、中山、珠海、东莞、厦门,其次是北京、天津、苏州、无锡、宁波、绍兴、舟山、嘉兴、常州、南京、武汉、汕头、广州、佛山,东部和中部的其余城市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三和第四等级的,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和西部绝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密度是最低的。经济密度的最高值区出现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次高值区在三大都市连绵区都有分布,总的来说以长三角
????????
地区的高密度区分布最为密集。在城市层面的经济密度分布较为零散,总体来说高值区仍是出现在三大都市连绵区及广大东部地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圈层集聚。
??? 图3 中国经济密度县域分布格局
??? 县级尺度上,中国经济密度的梯度格局依然明显,并具有圈层集聚的特征(图3)。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成都和重庆、武汉城市圈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圈层集聚特征,从经济密度最高的中心向外,经济密度依次递减。经济密度较高的区县大都分布在沿海一线,少数分布在中西部的几个经济中心(重庆、成都、武汉)。全国绝大部分区县的经济密度处于最低等级,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广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少数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部省份。东部地区各密度等级的区县穿插成块状分布,密度分布较不均衡,从东往西经济密度大致上是呈减少趋势的,越往西密度分布越均衡。沿海化:中国经济密度增长的重要景观
中国经济密度的高值区总体分布在沿海,并具有不断向沿海集中的趋势。对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距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的滨海地带,仅以全国9.98%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55%的就业人数(图4)。当距海岸线距离扩至700公里时,该范围内囊括了我国就业的85%,这反映了沿海的区位条件优势是决定经济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将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第一次经济普查到第二次经济普查,沿海200公里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密度明显上升,总就业增加了3542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总量的60%。距海岸线200公里至700公里地区范围内就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总就业增加了1593万人。距海岸线700公里以西的地区总就业增加了815万人。
?
图4? 中国经济密度滨海地带(距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
?
?“两纵两横”轴线分布:中国经济密度集聚的主要承载区域
??? 中国的经济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以及中部部分地区,并分别形成了两条主要的产业集聚带(两条纵向的产业集聚带)和两条次要的产业集聚带(两条横向的产业集聚带)构成“两纵两横”的轴线分布格局(图5)。主要产业集聚带包括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带和京广沿线产业集聚带,次要产业集聚带包括陇海兰新沿线产业集聚带以及长江沿线产业集聚带。其中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带上包括五大产业集聚区:环渤海产业集聚区、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区、珠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区,以及辽东半岛产业集聚区、海峡西岸产业集聚区。中部地区分布有两大产业集聚区,分别是:长株潭产业集聚区、武汉产业集聚区。西部地区分布有三大产业集聚区:成渝产业集聚区、关中产业集聚区以及天山北麓产业集聚区。这也体现了中国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