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民族史
名词解释:
西南夷:秦汉时期,称今川南、川西南、贵州、云南境内的各少数民族的统称。因为这一地区的民族都分布在巴、蜀之西南,故称他们为西南夷。这一时期的西南夷,除了尚未进入云南的苗、瑶、藏、堕、普米等民族外,包括了土著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系的各民族。
庄蹻入滇
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277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翌年,楚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入滇促进了民族融合,促使滇池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步。
3、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由于道路仅宽五尺,所以叫五尺道)。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最后达于曲靖。五尺道的开通,使云南地区的各民族和内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4、羁縻制度:是汉族封建统治者在多民族而且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主要指根据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及民族特点,任命各民族原上层首领担任王、侯并按照旧的统治方式管理本民族,并在政治上听命于中央王朝派驻郡县的汉官调度,经济上纳贡地方特产。这个政策的实质和意义是在保持西南夷各族内部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其内部原来的首领进行统治,避免了不适应民族情况而产生的民族反抗。
5、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魏晋南北朝时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口,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西南夷列传·夜郎传》:“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南中大姓是自秦、汉以来不断进入西南夷地区的汉族上层人士,他们是夷化了的汉族,经过不断与各民族的融合和阶级分化,逐渐形成为雄踞一方的豪族大姓。大姓首先在经济上因管理屯政,在经管的过程中利用权力侵占屯田,开垦私田,拥有大量土地。其次,将大批要求“庇护”的流民或各民族人民沦为部曲,部曲是大姓的私家军事武装,也是直接生产者,平时为大姓服定期劳役,战时组成军队,为大姓之间扩大统治势力而进行频繁的争战。大姓就仰仗其物质基础和夷汉部曲称雄一方,形成为一地方的实权统治者。
7、驿传: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以后,驿传制度已很完备。历代有不同名称﹐早期称传﹑遽﹑邮﹑置等﹐汉代称邮驿﹐元代时称为“站赤”。元代云南的驿传,具有明显的特点:分布广泛、遍及全省;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往来方便,传递讯息迅速。其作用是:使元代云南与中央和政府保持了密切的政治联系,结束了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为发展商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内地移民入滇和扩大云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必要前提。
8、遑耶姻亲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遑耶”在彝文中的意思是结盟、同为一家人,主要是指南中大姓与夷帅通婚结成的亲家关系。遑耶姻亲促进了汉族的“夷化”,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9、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所谓土司就是利用土著民族中的上层贵族首领,让他们沿袭担任地方行政机构中的长官,以便依据地方经济情况“额以赋役”;政治上听从中央政府的“驱调”。它的实质是一种封建主义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看是沿袭使用民族中贵族首领充当地方长官,实际上是保留各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然后用过土官来进行贡纳的征收,并从形式上保证了全国范围内政治上的统一。
10、元跨革囊:元跨革囊出自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主要指为了征服“西南诸蕃”从西南各族中汲取人力物力以消灭南宋,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队到达丽江东部的金沙江畔,大理国宰相高泰祥守金沙江西岸,蒙古军凭借革囊和羊皮筏渡过金沙江,打败了高泰祥守军的历史事件。“元跨革囊”,促进了忽必烈平定大理国和元代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
简答题:
1、西汉在西南夷地区的经营举措
文景之治以后,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即位,人民富足。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王然于、柏始昌等使滇,激发了汉武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