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诏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福建省诏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诏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福建省诏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五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l50分) 2012.22 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7)诏书切峻,李密《陈情表》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2)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 晚 望 (清) 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⑴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3分) ⑵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为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花招。先是闹“鬼”,吓病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简述凤姐托孤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B.孔子既不主张“以德报怨”,也不主张“以怨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中庸”的原则,即在不偏不倚中坚持正直。 C.孔子认为,无论是“贫而无怨”,还是“富而无骄”,都需要修养的功夫。只是,人们对前者的要求更高,因而做起来更不容易。 D.孔子认为,与人相处时,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远怨”。(3分) 答: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一)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二)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注】或:同“惑”,奇怪。介然:经常。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 “????????????? ,????????????? ”,孟子认为国君要做到“智”,应远离???????????? ”。(请用原文回答)(3分) (2)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选段所阐述的道理。(3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