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探究.doc

内蒙古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探究

公共管理学院 《民族问题专题研究》课程硕士论文 题 目内蒙古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探究 学 号 姓 名 闫现兵 年级专业 201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课教师 赵丽华老师 学年学期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内蒙古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探究 摘 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个民族之间往往还能起到沟通的作用。他们能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在新时期,内蒙古各个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 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内蒙古地区高校造就了数几十万的专业人员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以内蒙古大学为例,从建校以来总计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出了各类人才9万余人,其中有50%—60%的毕业生留在了内蒙古自治区,成为自治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蒙古地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取得的成就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各个高校都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中国和世界民族及民族关系特点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民族政策。这门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要通过各族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国情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自内蒙古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以来,大学生的马克思民族观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 第一,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各个高校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新。自治区原主席布赫担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材的主编,对教材严格把关、亲自审定,出版了自治区高校民族观教育的教材,教材一经采用就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并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效果。为更好地适应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新情况,自治区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的教材编写,最终出版了以丁龙召和李晶二位教授主编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新教材延续了老教材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符合内蒙古地区各高校的马克思民族观教育的实际情况特点,使得大学的学生很快的系统的掌握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知识。 第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内蒙古高校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逐渐提高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大大的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加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的认同感。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活动,使得他们深入了解掌握了我国的民族状况,为以后建设自治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 而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 人类生活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无法逃避这两个趋势, 必须加入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必须有全球性意识, 这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地区、城乡、民族之间流动的进一步加快,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交往范围更加扩大。这一方面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另一方面也使民族问题出现新的态势。尤其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内的民族问题极易引发国际关注和干预,国际上的民族问题也极易引起国内反响和回应,民族问题面临复杂而多变的。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他们打着人权的幌子,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支持和利用我国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我国进行分裂活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他们变本加厉,企图以民族、宗教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各种手段从事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