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

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 ——再谈围绕本体眭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口 吴忠豪 我在一篇文章中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成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指的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语文作为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都是以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并且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组织教学的,这就造成了语文课程本体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教学内容的错位,异化了语文课程性质,这是我国语文课程长期难以走出教学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常态的语文课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主要是为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明白什么道理呢?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鼓励,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这样设计教学,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偏重的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这当然是不可取的。 另一位教师设计的《爬天都峰》教学过程,没有把重点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上,而是抓住每段课文的特点教学课文的写作方法: 一、初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学习景物描写; 三、学习第三至五段,学习人物对话描写; 四、学习课文第六段,学习人物动作仿写;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应该肯定的是,这位教师是围绕本体性内容展开教学的,各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抓的都是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景物描写,学习人物动作描写,学习人物对话描写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作,要把内容写具体,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人物和景物描写方法。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否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们知道,教师课堂上教了什么,这只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学生事实上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会,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是否学会,这才是判断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一节课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交给学生三四种阅读、写作方法,显然只能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教师追求的是“教过”了,而不是学生的“学会”了。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是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 一、把目标定位在学生“学会”上 其实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知识。这一点语文教师应该向数学教师学习。数学教师在一堂课里教学的内容非常有限,比如有关圆的知识,可能分解出:认识圆的半径、直径,认识圆周率,求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等等。数学教师不会在一堂课里将有关圆的知识全部教完,一般只教一点。数学教师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是三分之一的时间新授知识,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操练。这样教学有何道理?道理很简单,因为小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理解”是一回事,“会用”又是一回事。数学教师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仅是优等生的接受能力,而是瞄准中等以下学生的接受能力。 当下语文课教学语文知识或语文方法,教师追求的往往是“教过”了,而不是追求学生是否“学会”。比如《爬天都峰》第三环节学习“人物动作描写”,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默读第六段,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2.交流学生画出的动词。(教师板书) 3.学生朗读第六段,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这些词语把人物动作描写得很具体的。 接下去叉开始教学后面几个小节,认识人物的语言描写。 我们发现,语文课的问题就出在教师的目标定位上。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学生理解、认识这种写作方法,“认识、体会”了课文中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就完事了。其实认识“人物动作描写”这种写作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写作。学生仅仅“认识”或“理解”了人物动作描写,而离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人物动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语文教师教学一些语文知识或方法,往往满足于“教过”了,因此几乎每篇写人的记叙文都在教学“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每篇写活动的课文都在教学“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每篇说明性课文都在教学“说明的方法”,等等。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可有些学生写作文还是不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只管“教过”,不管学生是否“学会”。

文档评论(0)

ggdxyz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