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doc

浅析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灾难也在不知不觉中大肆发生,使许多地区倍受其害。为此,大部分学者也就某个特定的地区做了许多详细的研究,如湖南、河南、贵州等地。鉴于此,我今天想从整体上简要的谈一下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原因 影响 灾害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据统计, 民国元年至二十六年中国灾情统计为“24 次水灾、14 次早灾、 9 次蝗灾、 4 次雹灾、 6 次风灾、6 次疫灾、 10 次地震、 2 次霜雪、 2 次歉饥,总计77次。” 尤其是“民国九年(l920年) 2月陕甘地震, 12 月16日18时30分起,甘肃58县发生里氏8.5级的强烈地震。 ……共死亡23.4117万人……震后瘟疫流行, 灾民被冻、饿、疫疾而死者甚多。”当然,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呢? 首先,随着我国西北地区历史的不断地向前发展,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导致的自然灾害便日趋频繁。长此以往,灾害的频率不断增加,危害性也是越往后越严重。尤其是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历史上灾害的积累,导致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和后果愈演愈烈。 其次,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繁衍生息,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于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反作用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未达到完全能够控制的程度,实为自然条件得以发生作用而加害于人类的基本原因。”民国以来本就战争不断,滥砍滥发又成为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手段,在先天不良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自然灾害想不爆发恐怕也难了。 另外,政治腐败, 捐税不断,,又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与危害。特别是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战乱频繁,为了筹措战争经费,政府大肆发行公债,进行横征攀敛与行政摊派,其数目之多,数量之大,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同时, 历届政府在甘肃大肆征兵、征粮、征税,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人民负担极其沉重。民国元年(1912年)9月,卖官禽爵名曰:“报效。”如秦州、河州任官一年,效银1.5万两;张掖、武威12万两;兰州、西宁、宁夏各府5000两;属县递次降至500两。 当然了,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当时人们防灾、减灾、救灾意识的浅薄和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的极端落后。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已经逐渐认识了气象、水利、地质、农学等等科学知识,并且开始重视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但这些也只是在后来的逐渐探索中意识到的。因为在当时的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对灾害的科学研究尚未起步,科学技术的落后又使得人民群众十分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当时一旦有灾害发生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依靠神灵或是鬼神的能力来加以驱赶,民间仍然十分盛行如供神、焚香、设雨坛等等巫术救灾的方法。“各县愚农,迷信极深,当飞蝗飞落时,多焚香祝拜,冀其飞去。”由此足见当时人们科学知识的匮乏。同时,由于政治腐败,常有军阀和地方政府公开侵吞修堤公款的事情,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政府的治理也只能临时修补以应付决口,可谓治标不治本,不能防患于未然。这样一来,直接或间接的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加上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越来越忙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为内战做准备,无暇顾及防灾救灾事务,加上货币改革失败以及严重的财政困难, 防灾救灾事业便被日益偏废了。除此此外,仓储制度的有名无实, 缺乏基本的救济制度等等,这样一来,直接或间接的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民国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1)多灾并发,灾情严重,成灾面积广泛。如1931年初,陕西、甘肃先后遭受干旱、虫灾、雹灾、风灾,一些地区还连降暴雨,鼠疫为患,造成西北地区灾民高达666万。(2)同步性与非同步性并存呈现三次高峰。民国时期,西北各省自然灾害发生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陕西、甘肃灾情最重,其次是宁夏,新疆、青海则较轻。时人认为“甘灾重于陕西,陕西重于河南”。(3)灾害发生的地域不平衡,而且还与周边的省份相互影响。据200 多年的气象资料表明,西北地区与相邻省份同年或者同时发生水灾的几率为50%,其中陕南、陇南与湖北、四川同年发生水灾的比例达到43%。1920 年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五省旱灾严重。陕西“被灾各区,道殣相望,死亡之数,日以千计。”(4)大地震、旱灾、水灾出现的频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根据夏明方先生的统计,15世纪,陕西水旱风暴霜灾频次是1次/1.23 年,16世纪是1次/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