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化走向中的禾楼舞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化走向中的禾楼舞的变迁

现代化走向中的禾楼舞的变迁 邓辉 (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摘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禾楼舞随着 关键词:金庸 《红楼梦》 曹雪芹 文学创作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像连滩这样粤西偏远的地区也难免不断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禾楼舞这样珍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消失消亡。当地政府也关注到了这些现实情况。它们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 面对现实,禾楼舞只有主动应对,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与时俱进,它才能赢得属于自己发展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化走向中,禾楼舞确实发生着改变。最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乐器的变化 禾楼舞的演出少不了器乐的变化,乐音能使得傩舞的“通灵”成分增强。我们知道,在人类早期生活阶段,鼓和锣这些器具都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用鼓和锣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震摄作用,在傩舞伴奏中,锣鼓声能驱赶邪恶,顺利请到神灵。作为傩舞,它的仪式音乐应该保留“以乐通神”、“击鼓逐疫”、“以乐送神”的古礼乐制。在禾楼舞演出仪式中,鼓和锣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舞台中禾楼舞表演开始前,鼓声都会先响起。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傩舞乐器伴奏通常是非常简单的,音乐节奏也朴素,也就是说单纯以鼓或者锣打击乐来完成仪式。象江西南丰的傩舞便是“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而禾楼舞的乐器伴奏可能更早,从目前有关它的文献资料来看亦有记载。 清康熙年间《罗定州志》载:“十月,田功既毕,村落报赛,田租各建小棚,坛击社鼓延巫者饰为女装,名曰禾花夫人,置之高座,手舞足蹈,唱丰年歌,观者互相赠答,以为乐唱。毕以示禾穗分赠,俗为之跳‘禾楼’”。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禾楼舞只是靠社鼓完成。至于现在在禾楼舞的表演中加入铜钗和唢呐,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禾楼舞的演出风格。当然作为舞台演出的禾楼舞,加入这些吹奏乐器后,可能使得表演效果增强,比如在鼓乐器停下来的时候,锣音、铜钗和唢呐音可以穿插其中进行伴奏。不过这些都需要乐器师熟悉禾楼舞,保持良好的调控能力并具有协调意识,才能逐渐将这些乐器融入其中,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郁南南江艺术团的禾楼舞乐器师中,传承人傅志坤以及鼓手朱展球、锣手傅坤华有着良好的友谊,他们在一起合作时间有十多年了,平时他们也经常在一起进行切磋和演奏,正是这样良好的关系,使得他们在正式演出中能配合得天衣无缝。例如在封开进行舞台禾楼舞演出时,打鼓由傅志坤亲自负责,打锣的是傅坤华,吹唢呐的是朱展球,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反映热烈,感叹欣赏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演出。而有些禾楼舞的演出用的是乐器录音磁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不管怎么样,面对传统和现代、原生态和现代化这两种选择,其中存在的摩擦和冲突始终是不能避免的。舞台表演的禾楼舞乐器的增多的确有悖于原始傩舞“只合鼓乐”的传统,但是鉴于从娱神到娱人这种现实状况的存在,这一维系傩舞神圣的纽带自然也在慢慢断裂。 二、面具的变化 傩面具古称为“魌头”。《说文解字》上言:“魌,丑也。从页,其声。今逐疫有魌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周礼?夏官?司马》所记载的方相氏: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其中,“黄金四目”即是方相氏所戴的面具。 从考古实物来看,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青铜面具以及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傩面具最为稀罕,这是世界面具史上的瑰宝。傩舞没有面具,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一样。面具可以将人(演员)转化为神或魔,面具是沟通人和神的媒介,面具是一种象征,它以独特的图案以及色彩震撼着观众的心田,使人们从中获得振奋与鼓舞。戴上面具,表演者就变成了傩舞中所要表演的鬼神。 傩面具来源于早期先民对大自然现象认识的不足,比如打雷,下雨等等。人们认为在这些自然现象背后都是由鬼神来控制的。因而原始人认为只有创造出更恐怖、更凶恶的事物才能驱走鬼邪。原始傩面具的创造更多是视觉艺术的自然运用,在造型上往往对现实事物进行改造。 对于巫傩面具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说法。 第一阶段是动物的面具,第二阶段是鬼神的面具,最后一个阶段是传说中英雄人物的面具。 戴面具进行演出当然也是禾楼舞的典型艺术特征之一。如果失去了面具也就表演不了禾楼舞。原始的禾楼舞面具,据传承人介绍,头顶有角,双眼外凸并圆瞪、青面獠牙,使人望而生畏。这样的面具应该来说比较接近原始傩舞的面具,头顶有角,笔者觉得应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动物的变形,这属于巫傩面具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直接使用动物面具。禾楼舞具有牛崇拜的倾向,因此在傩舞表演中有牛面具是合理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