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上海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海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
一、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悠然把酒对西山
陈从周
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统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全被焚毁,今仅存断垣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来谈借景。 ③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④园面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人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翠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⑤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人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⑥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⑦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经,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 ⑧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若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人园,足证“借景”之妙。
(2分)第③段中画线词“蓝本”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作者援引明代园林学家计成著作里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3分)上文写颐和园的文字可以作为它的导游说明,请参照下面示例①,补充完成一份《颐和园导游说明》的提纲(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示例①地理位置②□□□□③□□□□④□□□□
(3分)阅读本文,说说什么是园林中的“借景”,第五节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借来之景?
(3分)圆明园已成断垣残壁,本文为什么要用它来说事?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阐述历史上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说出本该引用而无法用来谈借景的原因,使文章构思更严谨。
因其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之妙,虽然其无景而不可写,但又不可失去。
使文章更具知识性、历史性,给读者更全面的认识。
6.(4分)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请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生动的特点。探究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细品深究。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尘埃岁月
朵拉
①当初从北方的城市迁移到中部小镇,对当地的人、物、事、日常生活,包括一切衣食住行都极端好奇。老街上满墙痕迹的旧屋,路边怪味扑鼻熟食档口,后巷两间紧贴在一道的简陋咖啡店,甚至居民每日的粗简衣着,话语中浓重的奇腔异调,都让人觉得新鲜。两三个当地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