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选修1第37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巩固.doc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选修1第37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巩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选修1第37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巩固

选修1 第37讲巩固提升 1.(2014·德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 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解析] (1)权威:根据材料一中的“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所学商鞅变法中的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等内容可以得出答案。作用: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则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纷争、割据混战的史实去分析即可。(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可知苏轼的观点是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出发点: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以从北宋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层面去分析,苏轼之所以提出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 [答案] (1)权威:利用整合秦国文化观念;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 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派徭役、兵役,加速了人口增长,为秦国国力的强大奠定基础。 (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 出发点:苏轼站在大官僚的立场上,借评说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 2.(2014·兰州一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说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等信息直接归纳,可得出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的思想,第二小问可结合教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来分析材料,可概括出其意图在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2)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结合其思想,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其影响,并能联系现实谈谈法治思想的作用,如为今天的以法治国提供借鉴等。 [答案] (1)法治思想: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 意图: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 (2)商鞅提出“刑无等级”的主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但在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商鞅主张严刑峻法,使人人畏惧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刑罚过于严酷,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其法治理念为中国以后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今天以法治国提供借鉴。 3.(2014·黔东南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转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置均输盐铁官……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再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其相同之处。第(2)问,根据材料二“……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