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仁治”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研究.docVIP

“法治”与“仁治”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治”与“仁治”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研究

“法治”与“仁治”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研究   一、引言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部 (学生处)通过计划、组织、动员、协调以及监控等方式,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在校阶段的管理,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根据 2005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1 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包括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系(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毕业、结业与肄业)、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附则以及附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内容。 而这些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对其行为规范和纪律进行约束。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不断拓宽, 高校开始积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学生资助和勤工助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管理。   1999 年,全国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到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阶段。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急剧上涨,学生管理工作也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管理工作中无序混乱状态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类型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管理观念从“权力至上”到“权利本位”进行转变;学生个体也从被动管理者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着手和不仅要履行权利与义务向成为平等的主体的转变。   正是这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不断摒弃传统的“人治”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仁治”模式,树立“法治”理念,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法治”与“仁治”思想内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提到“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产生,加强对国民进行管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使这个国家在“秩序”范围之内长久管理。 这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长久以来寻求最佳管理方式的最终目标。到底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才能国家使有序的发展,成为历代思想家立书著说的终身追求。   “法治”思想由来已久,但古代的法治思想与今天所提倡的“依法治国”思想却有着不同思想表述。 先秦时期并没有完整系统的“法治”思想,当时一些思想家却提出了“故先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虑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戚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   韩非子指出“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前者强调用法来规范社会秩序,后者强调君主使用法来赏罚分明。 先秦法家思想家提倡“以法治国”思想在君主专制社会下,利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有着重要意义。近代以来,梁启超结合古代“法治”思想与西方的法治理论,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法治学说,其核心内容是“君主立宪”政体。这一政体最终以“戊戌变法”失败而告终,也标志着资产阶级改良派法治思想的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五权宪法”思想,由人民来掌握宪法,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胜利,但民主法治思想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现在,所提倡的“依法治国”思想却经历了党的几代领导者的不断努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条便是民主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春秋战国提出的“以法治国”和现代社会“依法治国”无论是从主体、对象、方式还是法源都不尽相同。 实行“依法治国”思想离不开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法治实施离不开人民群众,实行“依法治国”也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秦王朝采用商鞅变法,一统六国,但却二世而亡,汉朝在吸取秦亡教训上,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处于统治思想地位。 儒家学派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思想。   《论语》中“仁”字提到 109 次,而每一个“仁”字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仁”最基本的含义便是“仁者爱人”,统治阶级管理民众首先应是爱护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然后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孔子认为统治者利用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并通过自己高尚的品格来教化民众是为“仁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长期以来,却误将孔子的“仁治”理解成“人治”。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等级森严,专制制度高度集权于君主一人手中,“人治”是专制的代名词,所以“仁治”和“人治”不能混为一谈。儒家除强调“仁治”外而更强调“为政以德”的“德治”。当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