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自考教案.ppt

大学语文自考教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学主张是言之有物,辞必已出,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文章特点:议论和叙事并重,紧密结合。 ⑴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共同“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 ⑵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相辅相成,有着内在联系: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从而使文章显得神气凝聚。 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1. 肖像描写:如写张巡,“须髯辄张”。 2.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断。 3.语言描写。例如贺兰强留南霁云,宴请他,南霁云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4. 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的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的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5.侧面烘托 《种树郭橐驼传》 文章主旨: 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政令繁多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写作特点:文章总体上采用了类比方法。 1.种树与治民相类比 ①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对比。种树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对比。 ②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2.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来类比当官的、长人者好烦其令。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 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3.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 郭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而不得。 (2)他植者中特别粗心、马虎、过于疏懒者,若不过焉则不及、与爱之过殷,忧之过勤相对比。 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3)种树的道理与做官的道理相对比。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编写了《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起于战国,下到五代,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 ⑴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射”时代,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⑵胡服骑射,大大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日趋融合。 ⑶赵武灵王的改革,在促进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改革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成功推行的原因: ⑴耐心说服,循循善诱,不强行推行。 ⑵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起到典型带动的作用。 ⑶亲自上门做说服工作,把说服工作做到家。 ⑷说服的角度很有说服力,以理服人:即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前赤壁赋》 文体:文赋,即散文化的赋。 主旨: 通过泛舟赤壁之下的所见所感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入苦闷,又由苦闷转为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然适意自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情感变化线索: 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串全文的内在线索—— 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 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 最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归于一致, 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解脱。 表现手法: 1.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见解)。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其次,作者力求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的融会统一,借江水、明月、清风等自然景物,来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阐明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宣泄适意自然的审美化人生哲学,极富理趣之美。 3.文中从三个方面(声音,余音,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描写洞箫声,也颇见艺术功力。 4.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赋,本文将骈句和散句交错使用,用韵时疏时密,极尽变化之能事,而终归于行云流水般的平易自然。 《先妣事略》 归有光:明代优秀散文家,他的散文长于记叙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感情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