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80、90年代“女性诗歌”的书写差异.docVIP

浅析20世纪80、90年代“女性诗歌”的书写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20世纪80、90年代“女性诗歌”的书写差异

浅析20世纪80、90年代“女性诗歌”的书写差异   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影响巨大的“女权主义”,社会男女平等意识也表现出激进的理论色彩,女性愈加重视自身性别的体验、文化诉求,不断解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确立女性在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与性别身份。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克里斯多娃,美国的斯皮瓦格、巴特勒等理论家为女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80年代国内逐渐宽松的文化语境,让中国文学有契机接触西方现代文学及文化思潮,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不断译介至国内,影响了女性的文学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女性诗歌”成为80年代以来一道独特的当代文学文化风景。女性诗歌一直以个人现象创作,但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并引起关注,在于“女性”性别上的差异性、身份的敏感性,这种诗潮的出现、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诗歌界关注的焦点。80年代女性诗歌与90年代诗歌均受到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由刚开始较强的女性写作到90年代的个性写作之间的偏移,表现出文化意识上的差异的同时,也在自我的性别认同上走出了“性别”的局限,走向诗歌语言本体的写作,且以女性独特的性别书写人类的大我情绪,是对同时代男性视角与文化意识的补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上的差异性。   一、“被看”的出场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诗人,她们受到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通过文学来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久别诗坛多年重新归来的老诗人郑敏、林子,在当时诗坛影响颇大的“朦胧派”诗人舒婷、王小妮,以及吮吸这些前辈诗歌营养80年代中期慢慢在诗坛站稳脚跟、形成影响的“第三代”诗人翟永明、唐亚平、伊蕾、陆忆敏、张烨、海男、赵琼、虹影等,她们的创作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参与了80年代整体文化氛围的构建。显然,女性作家、诗人一直被忽略的文学史,从此也多了一道文化景观---“女性诗歌”。   80年代,文化“启蒙”使得女性诗歌的出场一开始也与这种整体关怀相关联,文学创作也变成女性诗人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路径。女性诗歌得益于这样宽松、自由的整体氛围,女性诗歌的出现、发展,多少对应了整体时代文化的开放与自由,女性诗歌的展开与描述,也成为同期文化的表征,参与了80年代文化的整体建构。   到了90年代,女性“被看”的焦点开始渐渐淡化,她们从外部的呐喊渐转向女性的内部省察,“被看”失去了景观的特征,她们开始“看”自己,更自觉地在语言、思想的意识上继续摸索,关注90年代的女性诗歌,是出于诗歌本身的整体性研究与考察需要,同时,也说明了当代诗歌边缘中的边缘---女性诗歌研究,仍然处于被90年代以来的诗歌话语及同期文化遮蔽的现实。   二、从“性别”写作到“去性”写作   女性诗歌,由80年代的过于张扬、抗争的女权意识向90年代平和、潜淡的女性意识过渡,女性诗歌话语从女权主义写作向女性主义写作发展。女性的性别意识不再具有80年代诗歌写作的紧张感、焦虑感,相反变得更为从容与自信,且以女性不同于男性的性别视角,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话语特征的女性主义作品,既有文化意识上的差异性,也有语言本体意识作为写作向度的同一性。   80年代的女性诗歌由于女性的写作禁区被逐渐打破,表现领域受80年代文化影响,逐渐拓展、深化,这使得此阶段的女性诗歌有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以伊蕾为代表的诗人身份写作特征非常明显,她们不仅要写作,更重要的是打破男权话语。这与80年代启蒙文化中的思想性、解放性不谋而合。到了90年代女性的表现意识、身份意识也渐为主流文化所认同,她们开始逐渐淡化自己的性别身份,走向对“诗人”这一主体意义上的普世写作。“九十年代女性诗歌由一种性别意识的觉醒走向性别意识的消解,由一种激烈的宣扬女性性别优势对抗写作转变为淡化性别差异,试图消解性别倾向的无性别写作。”此时,女性诗歌不断解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打破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关系,重新生成、深化女性性别属性产生的感觉、体验。90年代文化视野下的女性诗歌的女人身份显得更加包容、去性别化,这种生命态度自然与诗歌书写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互动、渗透关系。女人一样可以喝酒、谈哲学,这在翟永明诗歌中表现最为明显。翟永明在《我醉,你不喝》中写道:“爱如同酒/有人闻它有人饮/它才存在才会在醉里/相信某个人的怪念头//现在我要它像个生命/而不只是生活的附件/我用什么来养它?/药物、食物、性物?”;“烛光摇曳/金属壳的喇叭在舞厅两边/聒噪好像乐池鼓出来的/两块颧骨”(翟永明:《咖啡馆之歌》)。酒便成一种艺术的催化剂、酝酿艺术佳醇,在日常与精神之间,呈现生活的诗意,通过语言媒介创造属于幻想的、想象的、象征的、表现的现代艺术。语言的本体意识、思想的哲理审视,不断让90年代女性诗人从激进的女权意识走向了潜淡的女性主义的写作,这种回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