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

第二章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 工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征影响 物料分子的扩散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催化剂的强度和寿命。 2.1 物理吸附理论简单介绍 2.1.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 吸附现象: 吸附作用指的是一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物质在界面上变浓的过程。界面上的分子与相里面的分子所受的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 *气-固接触面来说,由于固体表面分子受力不均衡,就产生一个剩余力场,这样就对气体分子产生吸附作用。 *吸附的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例如振动)。 *气体分子能克服固体表面的引力,会离开表面造成脱附。 *吸附与脱附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 吸附质和吸附剂合称为吸附体系,由于吸附体系和条件不同,吸附质和吸附剂产生的吸附作用力不同。 2.1.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分子靠范德华力(分子引力)在吸附剂表面上吸附,它类似于蒸汽的凝聚和气体的液化。 *表面上剩余力场是表面原子配位不饱和造成的,作用力较弱,致使物理吸附分子的结构变化不大,接近于原气体或液体中分子的状态。 *物理吸附由于是范氏力起作用,而范氏力在同类或不同类的任何分子间都存在,所以是非专一性的,在表面上可吸附多层。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类似于化学反应,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原子间形成吸附化学键。 *被化学吸附的分子与原吸附质分子相比,由于吸附键的强烈影响,结构变化较大。 *由于化学吸附同化学反应一样只能在特定的吸附剂-吸附质之间进行所以具有专一性,并且在表面只能吸附一层。 2.1.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 吸附现象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吸附剂表面上吸附的吸附质的量(气体的量或体积) *单位重量的固体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或体积(一般换算成标准状态) 吸附现象描述 在测定吸附量过程中发现,吸附剂吸附一种气体吸附质时,其吸附量(α) α=f (T, p) (2-1) T=常数 α=f ( p)称吸附等温线 (2-2) p =常数 α=f (T)称吸附等压线 (2-3) α=常数 p =f (T)称吸附等量线 (2-4) 2.1.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 吸附等温线形式 *假设温度控制在气体临界温度下, α=f ( p/p0) (2-5) 式中p0--吸附质饱和蒸汽压 *气体吸附量普遍采用的是以换算到标准状态(STP)时的气体体积容量(cm3或ml)表示,于是方程(2-5)改写为: v= f ( p/p0) (2-6) 布郎诺尔(Brunauer)分类的五种等温线类型 Ⅰ、Ⅱ、Ⅳ型曲线是凸形 Ⅲ、Ⅴ型是凹形 Ⅰ型等温线相当于朗格谬尔单层可逆吸附过程。 Ⅱ型等温线相当于发生在非孔或大孔固体上自由的单一多层可逆吸附过程,位于p/p0=0.05~0.10的B点,是等温线的第一个陡峭部,它表示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Ⅲ型等温线不出现B点,表示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很弱, Ⅳ型等温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等温线,反应的是固体均匀表面上谐式多层吸附的结果。 Ⅴ型等温线很少遇到,而且难以解释,虽然反映了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作用微弱的Ⅲ型等温线特点,但在高压区又表现出有孔充填。 Ⅳ型、Ⅴ型曲线则有吸附滞后环,即吸附量随平衡压力增加时测得的吸附分支和压力减少时测得的脱附分支,两者不相重合,形成环状。在此区域内,在相同压力脱附时的吸附量总是大于吸附时的吸附量。 如下解释: 吸附时有孔壁的多分层吸附和在孔中凝聚两种因素产生,而脱附仅由毛细管凝聚所引起。这就是说,吸附时首先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只有当孔壁上的吸附层达到足够厚度时才能发生凝聚现象;而在于吸附相同的p/p0比压下脱附时,仅发生在毛细管中的液面上的蒸汽,却不能使p/p0下吸附的分子脱附,要使其脱附,就需要更小的p/p0 ,故出现脱附的滞后现象,实际就是相同p/p0下吸附的不可逆性造成的。 2.1.2 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现象的描述除用上述的等温线外,有些吸附现象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 描述吸附现象比较重要的数学方程有: 朗格谬尔(Langmuir)等温方程 B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