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
感觉与感觉特性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内部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视觉
视觉机能
视角
视力
视野
视距
对比感度
颜色辨认
立体视觉
视觉现象
视觉适应
视觉残留
炫光现象
视觉特性
视角
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视觉能力。
将能区分两点的最小距离称为视力。
视力
视野即眼球向正前方注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静视野
注视野
动视野
颜色视野
人机工程设计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依据设计视觉显示器。
视野
人眼与被观察物之间的距离。
一般操作的视距为380~760mm,其中以560mm为佳
视距
色觉
亮度对比
临界对比
对比感度
人眼对色彩的感觉有色调、亮度、色彩度(饱和度)3种性质
在明视条件下,人眼最敏感的波长是555nm(黄色);在暗视条件下,人眼最敏感的波长是507nm(绿色)。
颜色辨认
双眼同时注视物体、双眼视线交叉于一点(注视点)时,人两眼之间的距离造成两眼看到的影像略有差异,这两点将信号转入大脑视中枢合成一个物体完整的像,便可以感觉到物体的空间方位。包括距离、深浅、凸凹、前后、高低等相对位置,形成立体视觉,又称双眼深度觉。
立体视觉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颜色适应(color adaptation)
距离适应
视觉适应
visual adaptation
正后像(positive afterimaw)
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w)
视觉暂留
persistence adaptation
不舒适眩光
失能眩光
失明眩光
眩光现象
glare
视觉现象
人的水平视野比垂直视野要大得多,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
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容易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
白底黑字等。
识别细节的信息要靠中央视觉,周围视觉只能识别大致情况。
人眼要看清物体,必须注视,即双眼同时停留在一个目标上,并且焦点也在此目标上。
视觉特性
听觉
声音的三要素
声强与响度
频率与音调
频谱与音色
听觉特性与现象
方位感
响度感
音调感
音色感
聚焦效应
掩蔽效应
声音的三要素
声强与响度
声压的强度即声强。
响度也称音量,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和大小的主观感受尺度,是客观存在在主观上的反应。
响度还受频率的影响。
频率与音调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音的基音频率有关,但不成正比,而与响度一样,也成对数关系。
频谱与音色
音色是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也称为音品。
音色主要由声频谱结构决定,即由声音的基频和谐波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
听觉特性与现象
方位感
时间差效应
声强差效应
响度感
对数式特性
可听声低音频段20~160Hz(3倍频);中音频段160~2500Hz(4倍频);高音频段2500~20000Hz(3倍频)
低频迟钝现象
音调感
指数式特性
音色感
记忆力、分辨力、音色感
聚焦效应
人耳的听觉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聚焦到某一点上。
掩蔽效应
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
嗅觉
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的刺激物必须是气体物质。
人类的基本嗅觉有4种:香、酸、糖味和腐臭
人的嗅觉具有以下特性
在几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同时作用于嗅觉感受器时,可以产生不同情况。一种是产生新气味,一种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种气味,也可能产生气味中和,混合气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觉。
当嗅觉器官长时间受某种气味的刺激后,对此气味的感觉就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适应而无所感受,这种现象称为嗅觉适应。
嗅觉时常会伴有其他感觉的混合。
味觉
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
基本味觉有4种·即酸、甜、苦、咸。
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度,30度最敏感。
味觉的相互作用,包括
味的对比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
味的相乘作用——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