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短文”的深度教学.doc
“浅短文”的深度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有一篇为《苏轼词两首》,其中一首为《定风波》。此词是作者醉归遇雨的抒怀之作。词作本身在字词方面很浅显,诗歌篇幅又很短;从学情来看,学生对作者苏轼比较了解,对其思想情感也比较确定;再加上作者在前面的小序中,将写作缘由写得很清晰,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而这却让很多教师苦恼万分。因为教师均知此词好,却不知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出广度?如何教出深度?
在此词的教学上,老师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都是集中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要求读出文字背后的乐观和豁达。而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何去理解作者的乐观,他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这个目标的设计就将此词带到了苏轼的整个人生中,将此作品放入苏轼的整个作品中去审视。在课堂上,我运用下列手段,将此短词教得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交流个人体验,比较感受
在导入阶段,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评价苏轼,意欲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苏轼说出来,由此来探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程度,也为中心目标做铺垫。
学生1:苏轼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诗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学生2:苏轼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在《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可知其对亡妻的深情;在《水调歌头》中可知对其弟的感情;他还有好多像佛印一样的好朋友吟诗作对,互相唱和,可见其对朋友也有情有义。
……
在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苏轼的理解都阐述完之后,我展示了自己最欣赏的评价。林语堂曾说,“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无可救药,贬词褒用,可见其乐观豁达已经达到了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难道苏轼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吗?他与鲁迅笔下的阿Q的乐观又是否一样呢?
通过不同学生、老师、林语堂等不同的人的评价,学生在交流中不断丰富知识,也不断产生疑问,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入到文本的学习。我们获得经验感受的方式还是来自于阅读,来自于作者的文字。
二、深入文字背后,挖掘内涵
这首词是典型的借事抒怀的诗歌,有许多叙事的成分,因此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可郑文焯评此词:“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手批东坡乐府》)由此评价,可见此词必有可读之处,必须要深读,读出“曲笔”中的“深意”。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将苏轼的豁达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不多的抒情性文字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去挖掘内涵,读出其深意。
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莫听”、“穿”、“何妨”、“轻”等文字之后,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集中于上阕的核心,充满抒情色彩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苏轼的诗歌可谓字字珠玑,“一蓑烟雨任平生”很明显并非只是指向于今天所遇之事,由“任平生”可知,那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1:我的理解是,苏轼愿意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个“任”字,写出了自己的洒脱,风雨则预示着前路的艰辛,可见苏轼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
生2:我认为苏轼有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回归自然,回归山林之意。自然界的环境无论怎样恶劣,也比官场干净,更加舒适。
学生的理解互为补充,能够有不同的理解,又能自圆其说。下阕同样有一句具有抒情色彩的点睛之笔值得同学们深深玩味――“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是一种在困难之后的释放。天已放晴了,回顾途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司空见惯;宦途中风雨的袭来,虽难以预料,却也总有晴朗的一天吧。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苏轼的感受应该更上一层,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困难来也罢,走也好,作者都坦然面对。
师:这种境界确实是很难企及的,在困难面前的坚守更多的是见到风雨之后的彩虹,但是如果你不以此为目标的时候,那又是什么支撑着你度过黑暗呢?苏轼为何会有如此淡然的心态?他的这种豁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豁达了。
三、引入背景材料,拓宽视野
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这篇诗歌的理解已经很充分了,也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读出了苏轼不一般的豁达和乐观。但是与我设置的教学目标相比,这仅仅还是个开始。苏轼的这种乐观豁达与阿Q有何不同?他的性格是怎样炼成的?我打算引入有针对性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他们的不同。
教师展示了苏轼被贬谪路径图。苏轼从出生、生活、为官,一共经历了十七州,远至儋州,偏如定州,其中有很多个州府处于蛮荒之地,这对苏轼的身心都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