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酪蛤汤”“俗”元曲.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蒜酪蛤汤”“俗”元曲.doc

“蒜酪蛤汤”“俗”元曲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元散曲作为通俗文学的主要特点:语言方面体现在词语的浅俗和口语化上,以及方言俗语、衬字的运用上;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和有趣之人、物等;在表现方法上以直露显明为特色。   关键词:元散曲 俗 特点   词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辞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日趋衰落。金元之交,一种从民间长短句歌词衍化而来的新的诗歌体式逐渐在北方形成,入元之后迅速流行,这就是散曲。散曲在当时属于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我们从散曲最初散发着浓郁乡村气息的曲调名称如【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等就可以得到简单的印证。元散曲以其通俗的语言、世俗的内容、表现方法的直露,形成了直白浅俗的境界,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蒜酪蛤汤”之味。   首先,元散曲的“俗”,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清人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诗有诗之腔调,曲有曲之腔调。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运用通俗的语言描俗景、叙俗事、写俗人、抒俗情,乃是元散曲语言艺术的根本特征。   一是表现在词语的浅俗和口语化上。如张养浩的两首用【山坡羊】曲调写的“怀古”小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和“赢,都变了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语言通俗质朴,谁都看得懂。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田家》:“沙三伴哥来?猓?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者昔涎刺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这里用简练白描的笔法和质朴的口语,为活泼、憨厚的农家小伙画形,清新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其语言与内容情趣十分合拍。   二是表现在方言俗语的运用上。方言俗语是人民大众口语中常见的词句,比较精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高克礼【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燕燕》,写燕燕为拒绝诱奸对官家公子卑劣行径的反抗的一段,就连用了当时的口语,“唬得我惊急列(惊慌之态)蓦出卧房门,他措支刺(慌忙)抓住我皂腰裙,我软兀刺(软软地)好话儿倒温存。”在元散曲中常用的方言俗语,还有“颠不刺”(“颠”有轻佻、风流的意思,“不刺”,是方言的语助词)、“无巴避”(意为没来由,无缘无故)、“决撒”(败坏、破露、决裂)、“没头鹅”(形容慌张无主的样子)、“酩子里”(暗地里、突然地)、“倒大来”(绝大,到头来)、“兀的不”(怎的不)等等。另外,带有北方方言色彩的“不中、好歹、囫囵、情受、夜来、出落、不着调”等,今天北方人民口语中仍可见。   三是表现在衬字的运用上。散曲在曲谱限定的正格之外,可以自由增加衬字。加衬字解决了诗词的固定调格与语言要生动活泼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使创作者有更大的自由,描景状物、叙事抒情更能得心应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第一句七个字应是“我是一粒铜豌豆”,实际是23个字;第二句七个字应是“钻入千层锦套头”,实际是30个字。由于大量衬字的加入,就把关汉卿那坚决不服老的态度,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元散曲的“俗”,体现在内容的构成上。   一类作品通过描写那些为生活而奔忙的市井人物以及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表现世俗生活的众生相。这类作品最经典的要数马致远的【般涉调?耍孩儿】《借马》,作者以一个吝啬鬼的口吻,通过一系列表情、动作、对话的表达,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爱马如命的典型形象。当别人“出言要借”他的马时,他不借又怕“恶了弟兄”,“反了面皮”,所以“对面难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答应借,临行时又百般叮嘱,何处拴马何处骑马,如何照顾马的吃喝拉撒等描写,将这位吝音人的心理活动揭示得淋漓尽致。如杜仁杰的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描写乡下人进城,见勾栏前“吊个花碌碌的纸榜”,“闹攘攘人多”,而好奇进入勾栏看戏的经过,乡下人,没见过勾栏,更没看过戏剧演出,于是戏台成了“钟楼”,演员的装扮和脸谱则成了:“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人物的表演更让他感到莫名其妙,最后又被“一泡尿,爆的我没奈何”而退场,把这个庄家初次看戏时的神态、心理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元散曲中还有大量描写妓女生活的作品,这些沦入社会底层的女性成了作家心仪和赞美的对象。如回族散曲作家萨都拉的【南吕?一枝花】专写妓女毗廊,他的笔下妓女美丽、端庄、健康,全然没有了以往士大夫对妓女所持的偏见与鄙视,表现出文人们自身伦理教条的淡薄与人情的归复,说明了他们在与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接触的过程中,人生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的显著变化。散曲作家将这些市井人物表现得如此真切可信,这是以往抒情文学中从未有过的。这些个常人、俗人,散去了高贵华美,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