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古生物与地层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 2)岩相古地理演变 (1)寒武纪 整个华北(包括东北南部)地区,寒武系岩相、厚度变化都不大。寒武系剖面构成一大的沉积旋回。 ①从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的滨海或滨浅海相沉积到张夏组的浅海(潮下带)沉积是海进序列。 ②张夏组是最大海侵期,形成广阔陆表浅海。 ③上寒武统三个组属潮间、潮下带滨浅海沉积,与张夏组相比海水有所变浅,属海退系列。   三、古生代 下古生界 (2)奥陶纪 奥陶系反映的古地理面貌和寒武系相似。 ①早奥陶世早期地层(相当于冶里组和亮甲山组)总体为滨浅海沉积。局部地区含白云岩夹膏盐层,具咸化泻湖特征。 ②早奥陶世晚期地层(相当于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是本区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时期。 ③早奥陶世以后,华北区绝大部分上升,不再接受沉积。华北区奥陶系普遍被上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覆盖,代表长期的风化剥蚀。 华北地区普遍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系及泥盆系。 志留纪末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使早古生代地层褶皱、变质,并有花岗岩侵入。 三、古生代 下古生界 3)二叠系 299.0~251.0Ma 延续48Ma 分为三个统:上二叠统P3 中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2)石炭系 359.2~299.0Ma 延续60Ma 分为二个统:上石炭统C2 下石炭统C1 1)泥盆系D 416.0~359.2Ma 延续57Ma 分为三个统:上泥盆统D3 中泥盆统D2 下泥盆统D1 (二)上古生界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中国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划分 中国石炭、二叠纪陆相年代地层划分 1.全球晚古生代地质发展史的基本特征 1)晚古生代延续时间165 Ma。 2)陆生植物和脊椎动物大发展; 3)全球性的海退时期,造就了各大陆板块广泛分布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建造。 4)中后期内陆或近海沼泽、森林广布,形成含煤地层、成为地史时期第一次重要的造煤期。 5)晚古生代构造、古地理发展的趋势为各大陆逐步靠拢,介于其间的洋盆封闭,一系列活动海槽转化为褶皱造山带(海西期褶皱造山带),各大陆会聚为一巨型大陆块体——“泛大陆”。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2.晚古生代的重要化石类群 晚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生植物并行发展的时代。 1)海生无脊椎动物 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早古生代显著不同: 笔石类几乎完全绝灭; 三叶虫大大减少; 珊瑚、腕足类的组分和数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头足类中鹦鹉螺类被无棱菊石类和棱菊石类取代; 原生动物中蜓类在晚古生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苔藓虫、层孔虫、双壳类、腹足类等也较常见; 牙形石在晚古生代也十分重要。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2)陆生植物 晚古生代是孢子植物发展、植物界 “从水到陆”进化的时代。 (1)早、中泥盆世的植物与志留纪相似,以陆生的裸蕨类为主,但原始的节蕨类(木贼类)、石松类、真蕨类也开始出现。 (2)晚泥盆世、石炭纪、早二叠世植物群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等占优势; (3)晚二叠世植物群面貌就极为不同,出现了能适应较干燥寒冷气候的银杏、苏铁、松柏等。在很大程度上已和中生代植物群相似。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3)脊椎动物 (1)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早泥盆世多无颌类(甲胄鱼类)和原始的有颌类(盾皮鱼类); 中晚泥盆世除甲胄鱼和盾皮鱼,出现软骨鱼(鲨鱼)和高等硬骨鱼类(硬鳞鱼类、肺鱼和总鳍鱼类); 泥盆纪晚期已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 (2)石炭-二叠纪是两栖类发展的时代 这和当时森林沼泽广泛分布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迷齿类或坚头类); 石炭纪晚期开始出现原始的爬行类。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晚古生代化石代表 阔石燕 切珊瑚,D2-3 尖棱菊石D3 纹线长身贝C-P 早坂珊瑚P1 蹼鳞牙形石D3 小纺缍蜓C2 多壁珊瑚P1 喇叭蜓P 丰环鱼S-D 巨头螈P 4.华北区的上古生界 1)地层发育的基本特征 ①缺失泥盆系及下、中石炭统。 ②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直接覆于下中奥陶统之上。 ③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④二叠系下部为陆相含煤地层; ⑤二叠系中、上部为一套杂色至红色碎屑岩系。 三、古生代 上古生界 2)山西太原西山的石炭、二叠系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本溪组 上石炭统 下二叠统 中二叠统 上二叠统 地层序列: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系总厚五、六百米。 (1)上石炭统本溪组属残积-滨浅海相沉积. 下部铁铝质岩层为含矿层位,铁铝矿层之上为滨海相砂岩、沼泽相页岩和薄煤层。 (2)下二叠统太原组为典型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重要可采煤层。 (3)山西组几乎全部为陆相沉积。 底部为粗粒石英砂岩,向上以泥页岩、粉砂岩为主,夹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