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发生脊休克时,脊髓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 A. 随意运动暂时丧失 B. 感觉暂时消失 C. 反射活动暂时消失 D. 反应暂时消失 E. 骨骼肌紧张性增加 2.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 A. 肢体痉挛性麻痹 B. 脊休克 C. 腱反射亢进 D. 去大脑僵直 E. 共济失调 3.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 A. 肌腱 B. 肌梭 C. 梭外肌 D. 梭内肌 E. 腱器官 本节测验 5. 牵张反射的效应器是 A. 肌腱 B. 肌梭 C. 梭外肌 D. 梭内肌 E. 腱器官 6. 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 腱反射 B. 肌紧张 C. 屈肌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条件反射 7. 下列哪项不是小脑的功能 A. 调节肌紧张 B. 协调随意运动 C. 维持身体平衡 D. 调节内脏活动 E. 小脑损伤可出现共济失调 本节测验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B 6. D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和神经 后角 前角 侧角 (T1--L3) 前索 侧索 后索 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感受器 脊髓 各级皮层下中枢 传导 通路 大脑皮层 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 1.躯体感觉 浅感觉 深感觉 痛觉 温度觉(热觉和冷觉) 触-压觉(触觉和压觉) (本体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 传入纤维 脊髓后角换元 后根外侧部 中央管前 交叉 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丘脑换元 大脑皮质 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后根内侧部 脊髓 同侧后索上行 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换元 丘脑换元 交叉 内侧丘系 传入纤维 大脑皮质 2.两类传导通路的特征 都有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位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 第二级:脊髓后角或脑干内 第三级:丘脑内 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感觉的总转换站(除嗅觉外) 丘脑核群 功能作用 特异性感觉接替 各种特异感觉传导路径中转站 联络核 感觉在丘脑与其它脑区之间的水平联系 髓板内核群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特异投射系统 组 成 功 能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组成 髓板内核群 特 点 ①多次换N ②弥散性投射,与皮层无点对点关系 ③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各个层 ④易受药物影响 ①直接投射 ②点对点投射 ③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第四层细胞 ④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 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 四、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五、大脑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 ①躯干、四肢部分交叉投射,头面部双侧投射; ②倒置的空间安排(头面区内部正立); ③投射区域大小与感觉分辨程度有关。 投射规律: 六、痛觉 1.定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 2.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是化学感受器。 3.致痛物质:K+、H+、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 好痛啊 KCl 返回 4.快通与慢痛 皮肤痛 内脏痛 疼痛特点 产生和消失迅速 定位明确、分辩能力强 产生缓慢、持续久 定位不清、分辩能力差 慢痛情绪反应明显 情绪反应明显 无牵涉痛 敏感刺激 钝性刺激(牵拉、痉挛、 炎症、缺血等) 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 致痛物质 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 H+、组胺、5-HT、PG等) 有牵涉痛 5.牵涉痛 概念:某些内脏病变引起远隔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内脏病变 牵涉痛部位 心 脏 心前区、左肩、左上臂 胆囊炎 胆石症 右肩区 阑尾炎 上腹、脐周 胃溃疡 胰腺炎 左上腹、肩胛间 肾结石 腹股沟区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 张海迪 2.脊髓反射 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 膝跳反射 3.脊休克 定义: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后,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躯体和内脏暂时丧失反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原因: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控制。 1.易化区和抑制区 (1)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范围较大) (2)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范围较小)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鼠的饲养和交配注意事项研究报告.ppt
- 小数大小的比较刘研究报告.ppt
-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研究报告.ppt
- 无脊椎考点1研究报告.ppt
- 无奈的生存法则研究报告.ppt
-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2课稿.ppt
- 无土栽培技术的新领域研究报告.ppt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研究报告.ppt
-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课稿.ppt
-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研究报告.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