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石器时代晚期洞庭湖农业文化的南传-百越研究
新石器时代晚期洞庭湖农业文化的南传(
广西越城岭山区及湘桂谷地的新石器文化
主要来源于湖南洞庭湖地区
甑皮岩人的祖先是南方来的移民,他们在桂林桂林岩溶区生活了2万多年,最后又选择了回到祖先来的地方——南方。其实他们不想离去,但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迫使他们离去的是北方来的移民。他们更强大,文化更发达。北方的移民来自洞庭湖地区,也就是先秦时期所谓的“洞庭苍梧”之一的“洞庭”。他们沿着洞庭湖的南部水系——沅江、资江和湘江南下。沿沅江南下的一支,越过大南山西部后进入柳江上游,逐步向柳江下游和桂林西部扩张。在桂林西部的临桂,他们与居住在大岩的桂林先民发生接触。沿资江南下的一支,进入越城岭腹地,开疆拓土, 应该没有受到土著的抵抗,因为他们就是资江上游越城岭腹地第一批居民。沿着湘江南下的一支,可能是最晚到达桂林地区的一支。他们首先到达全州,然后继续溯流而上,到达湘江源所在的兴安和灌阳。三支移民最终在漓江流域会合。
目前,在这三条路线上都发现北方移民南迁的遗迹。
在西线,在临桂大岩遗址第五期遗存中,以及桂林甑皮岩遗址第五期遗存中,都发现少量白陶。在此之前,桂林先民的传统陶器是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从来没有白陶。采用桂林先民的传统制陶方法也不可能偶然出现白陶。因此白陶肯定是从外地输入的。在当时,只有沅水中上游的高庙文化以白陶著称。因此,白陶肯定是从洞庭湖地区经沅水输入的。白陶传入桂林的时间可能不晚于距今7000年前。到大岩第六期时,也就是大约距今5000年前时,白陶数量增多,而且总体文化面貌与原来判然有别,应该不属于原来居民的遗存,表明这时候临桂大岩的居民已经换成了北方来的移民。原来的居民早已被迫迁徙走了。
在中线即资江线,“晓锦文化”是他们迁徙的第一个证据。
晓锦文化分布于资江上游的湖南新宁县和广西资源县,这一段资江古称“夫夷水”。代表性遗址是位于资源县延东乡晓锦村后龙山上的晓锦遗址。晓锦遗址包含三期文化遗存,其中第一、二期属于晓锦文化。晓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1、生产工具:只见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打制石器常见。磨制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镞、矛、刀、石钻、石饼等。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锤等。
2、陶器:以夹细砂陶为主,少量为夹粗砂陶和夹砂夹炭陶,陶色以红陶系为主,灰陶系居次,灰黑陶少见。制陶方法为泥片贴筑,陶器表面一般装饰绳纹,也有刻划纹、弦纹、戳印纹,第一期有少量弧线和条带状彩绘陶,但第二期消失不见,代之以少量白陶。第一期器型多为圜底的折沿罐、折腹罐、高直领罐、盘口罐及器座,第二期器型除各型圜底罐外新出现圈足或平底的碗和陶支脚,以及算珠形纺轮。从发现的烧陶遗迹及陶色来看,烧造方法应该是平地堆烧。
3、居住方式:发现灰坑和呈半圆形排列的柱洞,但未见居住面,说明是在缓坡上半架空的干栏式房屋。
4、经济形态:在第一期发现禾本科植物花粉,在第二期发现较多颗粒比较细长的炭化稻米和稻谷,经鉴定为处于栽培稻进化较早阶段的粳稻,表明已从事稻作农业且略有富余。在遗址中也发现较多炭化果核,表明采集仍然是重要的谋生手段。狩猎仍然是存在的,但没有发现动物骨骼,这可能与当地土质有关,因为墓葬里的人骨也腐朽无存。
5、葬俗:在第二期发现墓葬,因人骨已腐朽无存,葬式不明。3号墓穴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坑长1.8米、宽0.5米、深0.64米,推测应属仰身直肢葬。该墓随葬有2件陶釜和1件陶碗,置于墓穴两侧。4号墓穴长0.8米、宽0.41米、残深0.2米,其尺寸似乎容不下直肢或屈肢的成年人,很可能是一个小孩墓。也随葬1件陶罐和1件陶碗。
发掘者认为晓锦文化的年代范围为距今6500-4000年。不过,从碳十四测年数据来看,第二期年代最早只有距今4700±800年,最晚为距今3420±140年,而第一期的年代处在第二期范围内,最早的距今3920±140年,最晚的距今3620±150年。碳十四年代数据与地层关系的倒置使晓锦文化的年代变得不那么确切起来,是否早到距今6500年更是大有疑问。本文作者认为,如果把第一期和第二期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即把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年代数据统一视为“晓锦文化”的年代,并对年代数据作树轮校正,那么把晓锦文化的年代框定在距今5500至3500年应该更为可信。无论如何,晓锦文化是资江上游越城岭腹地最早的史前文化,也是目前所知广西境内最早从事稻作农业的史前文化,表明洞庭湖地区的原始农业文化最迟在距今5500-3500年前就已经传入资江上游越城岭腹地。不过,从地理上看,晓锦文化分布区尚未越过越城岭,仍然属于洞庭湖流域,因此,尽管资源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广西,但是严格地说还不能把晓锦文化作为稻作农业已经越过南岭传入岭南的证据。
继晓锦文化之后的晓锦第三期文化,与湖南文化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
晓锦第三期,石器以磨制石器占绝大多数,器型主要还是传统的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