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公民权利的含义、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八下5) 1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八下9),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八下10) 17、我国法律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及人身权的分类;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含义和意义等(八下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8、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等(八下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9、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20、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八下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公德意识: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下P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P10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P105)等 人文素养: 1、礼貌、礼仪(八上第七课) 2、情趣、情绪(七上六课、七课) 3、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坚强的意志(七下第一课—第六课) 4、宽容、诚信(八上九课、十课) 公益意识: 责任(九年级第一课、第二课) 批判意识: 如: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八上第六课);面对外来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八上63);正确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八上90); 国际视野: 如: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九上32);对外开放(九47—50);多元文化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青少年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责任感,培养全球意识并具有世界眼光(八下第五课,九第五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公共精神: (1)公平正义:八下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2)行为规范:道德、纪律、法律(七下p85) (3)善待生命:七上第三课珍爱生命、八下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2013)1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共精神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由此产生并共同推崇的原则和精神。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离不开健康的现代公共活动。 材料二 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活动多为看大戏、闹红火等,“热闹”成为其原则和标准。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的习惯,似乎与此无关。 材料三 民主选举、讨论规则等活动是培养公共精神的深层次土壤,对公民平等公正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或班级是学生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某班主任要培养本班同学的公共精神,他应该如何做? (答案)1、在班里组织(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 2、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诸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古典音乐等,培养学生在不同公共场合的社交礼仪和规范行为。 3、全班共同商讨班规,投票选举班干部,共同决定班级事务,使学生懂得民主程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平正义的意识。 4、鼓励或组织学生多外出参观,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公德意识。 知识点链接: 1、网络的特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2、对网络的态度,掌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方法 (八上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新课标核心理念解读 北格一中 王艳萍 2014年9月4日 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山西省思品中考试题均涉及新课标理念。其中2013年直接间接达18分左右,2014年达20分左右。因此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成为山西思品平时教学和中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其中“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崇尚科学” “环境意识”“媒介素养”等较为重要。下面就这五个理念进行解读。 理念一:合格公民 1、公民的定义和本质是什么? 定义:具有某国国籍并享有该国宪法及其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人,即为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均为中国公民。 本质:更主张个体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对个体“人”的尊重,是法律概念。注意与“人民”政治概念的区别。 2、培养合格公民的意义是什么? 有合格公民,才会有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构成现代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3、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意识及素养? 包括人格健全(非奴性人格)、基本政治意识和素养、法律常识(权利意识)、公德意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素养、环保意识、媒介素养、公益意识、批判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4、如何培养批判意识? 首先要有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理念,其次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学会开放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勇于挑战权威。 理念二:崇尚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什么? 严格地讲,科学主要是指科学理论体系,与现实的经济效益联系不紧密;技术则主要强调实用。科学是源,技术是流;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应该说“科学发展”等理论属于前者;“科技发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