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节泥石流灾害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泥石流灾害 一、泥石流概念及特征 二、泥石流类型 三、泥石流形成条件 四、泥石流成灾机理 五、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及危害 六、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 七、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概念及特征 泥石流是在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俗称“山洪”、“龙扒”、“走蛟”、“出龙”、“蛟龙”等。 (一)地貌特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1、形成区地貌特征 2、流通区的地貌特征 流通区呈峡谷状态,单沟泥石流平面上与形成区呈瓶颈状。 岩性均一:沟床顺直,沟壁陡面光滑,常常保留泥石流磨石撞击的划痕 岩性不均一:沟谷可宽可窄,多岩坎,沟口处留有泥石流堆积物。 3、堆积区的地貌特征 堆积区位于下游山麓平原和大河谷底 黏性泥石流——常形成舌状堆积体,有许多平行于主流向的条带状陇岗组成,两侧和前缘坡度较陡,堆积物大小混杂,分选、磨圆极差。大石块集中于堆积体顶部、两侧和前缘。 稀性泥石流——少见陇岗,扇面平整,倾斜度小,大石块较小,堆积物有一定分选。 泥石流堆积扇和冲洪积扇比较 (二)径流特征 泥石流是水和泥沙、石块组成的特殊流体,属于一种块体滑动与携沙水流运动之间的颗粒剪切流,具有特殊的流态、流速、流量及运动特征。 1.流态的特征 泥石流是固相、液相混合液体,随着物质组成及黏稠度的不同,流态也发生变化. 细颗粒物质少的稀性泥石流,流体容重低、黏度小、浮托力弱,呈多相不等速紊流运动的石块流速比泥沙和浆体流速小,石块呈翻滚、跃移状运动.这种泥石流的流向不固定,容易改道漫流,有股流、散流和潜流现象。 含细颗粒多的黏性泥石流,流体容重高、黏度大、浮托力强,具有等速整体运动特征及阵性流动特点。各种大小颗粒均处于悬浮状态,无垂直交换分选现象.石块呈悬浮状态或滚动状态运动.泥石流流路集中,不易分散,停积时堆积物无分选性并保持流动时的整体结构特征。 2.流速、流量的特征 泥石流流速不仅受地形控制,还受流体内外阻力的影响.由于泥石流挟带较多的固体物质,本身消耗动能大,故其流速小于洪流流速.稀性泥石流流经的沟槽一般粗糙程度比较大,故流速偏小。黏性泥石流含黏土颗粒多,颗粒间黏聚力大,整体性强,惯性作用大,与稀性泥石流相比,流速相对较大。 泥石流流量的过程线与降水过程线相对应,常呈多峰形。暴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长,则泥石流流量大;若泥石流沟槽弯曲,易发生阻塞现象,则泥石流阵流间歇时间长,物质积累多,崩溃后积累的阵流流量大。 泥石流流量沿流程是有变化的,在形成区流量逐步增大,流通区较稳定,堆积区的流量则沿程逐渐减少直至产生堆积。 3.泥石流的直进性和爬高性 和普通洪流相比,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性和冲击力。泥石流黏稠度越大,运动惯性越大,直进性就越强;颗粒越粗大,冲击力就越强。因此,在急转弯的沟岸或遇到阻碍物时,泥石流常出现冲击爬高现象。在弯道处泥石流经常越过沟岸,摧毁障碍物,有时甚至裁弯取直. 4.泥石流漫流改道 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缓,因而流速减小,挟带物质逐渐堆积下来。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首先形成正对沟口的堆积扇,从轴部逐渐向两翼漫流堆积,待两翼淤高后,主流又回到轴部。如此反复,形成支叉密布的泥石流堆积扇. (三)灾害性泥石流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灾害性泥石流是指造成较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泥石流。 1.区域性 由于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的分布有区域性的规律,因此泥石流的发育分布也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从构造特征看,泥石流多分布在地质构造夏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岩石破碎、植被稀少的山区,这些区域为泥石流形成和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从气候特征看,泥石流多分布在温带和半干早山区,特别是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的山区。这些区域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大量风化碎屑在早季积累,而雨季时雨水又集中,极易激发成泥石流。 2.季节性和周期性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份;而西北地区7,8两个月降雨染中,暴雨强度大,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 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60年代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 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由于中国大部分山区在夏季的午后及傍晚多有雷雨、暴雨,以及冰川亦在午后消融,易激发泥石流,多发生在傍晚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