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物质世界 思维 语言 房子 砖瓦 泥土 内容 形式 形式/内容 内容 形式 形式/内容 内 容 与 形 式 的 关 系 (2)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形式和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一种内容总有最适合于它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变化决定形式的发展变化;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好的、适合内容的形式促进内容的表现和发展,不好的、不适合内容的形式不利于内容的表现和发展。 (3)方法意义: 反对形式主义。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区分内容和形式,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错误。 “买椟还珠”的故事。 反对形式虚无主义。(11003/11) 重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从内容出发选择和改进形式,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推动事物发展。 总之,努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3)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13下/11) 2、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1)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 恩格斯 (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①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 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普 遍的方法论意义 (1)任何辩证法原理都以哲学世界观的表述方式, 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思维方 法和实践要求。 (2)“ 按辩证法办事 ”,应事而变,顺势而为 —— 这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 的核心 (1)为什么? 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 (2)有哪些内容?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 按事物的矛盾本性思考问题(矛盾思维): 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分析矛盾特殊性比承认矛盾普遍性更重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把 “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结合起来: 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住重点。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依靠感性认识去把握,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它。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规律的客观性 例:“瑞雪兆丰年”、 “鸡不入笼有大雨”、 “泥鳅跳水来风暴”、 “冬旱夏淋”、 “夏热冬寒”等等 都是劳动人民长期 在实践中根据经验 而总结出来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