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南京市秣陵中学.pptVIP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南京市秣陵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南京市秣陵中学.ppt

课堂观察Ⅱ: 如何将教师带入研究状态 崔允漷 博士 Dr. Cui Yunhuo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Cuiyunhuo@ ? 2008 by Cuiyunhuo 校本教研制度: 像雨像雾又像风? 改变对“教师生活”的看法:还灵魂于教师——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让我教” 改变对“教学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学现场的真实问题——“我”研究“我的教学” 改变对“专业制度”的看法:从“约束人”走向“解放人”——学校搭台,教师唱戏 一句话:如何让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有效教学:让评价引领教学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输入(备课)—过程(上课)—结果(可考/不可考) 输入 从备“一节课”到备“一门课程”; 课时/单元教案——学期课程纲要——分解学段标准 评价引领教学(基于标准的教学程序) 一是先思考学生的应知应会(目标) 二是再思考用何种任务评价该目标 三是再思考设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改进,优选方法) 四是实施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表现出目标的证据) 五是用上述的评价任务检测目标实现情况 六是评估整个过程以确定补充教学 报告内容(5How) 如何分解课堂元素? 如何确定观察任务/点? 如何开发观察/记录工具? 如何发现/记录所需的数据/证据? 如何分析数据/证据并作出推论? 1、如何分解课堂元素? 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从这些因素中分解出哪些可观察的元素? 这些元素是不是关键的、可记录/可解释的? 分解后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课堂观察框架(部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以“学生学习”维度为例(P104) (1)准备 (2)倾听 (3)互动 (4)自主 (5)达成 以“课程性质”维度为例(P106) (1)目标 (2)内容 (3)实施 (4)评价 (5)资源 2、如何确定观察任务/点/主题? 根据上课人课前会议的“说课”确定“我观察什么” 基于该课的要素(如目标/讲解/学习指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教师理答/例题等) 基于“我”/ “上课人”的个人兴趣/发展需要 基于“我”/ “上课人”/ “合作体”的工作任务 “我”擅长/不擅长观察什么 如何将确定的观察任务提炼为“核心概念? 如何将“核心概念”明晰化成为可描述的概念图? 3、如何开发观察/记录工具? 如何将概念图变成便于观察时记录的表格或图示? 我确信如此分解观察点既是合逻辑的又是合实用的吗? 我确信如此分解后的概念都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 有无更好的设计以便于我的记录/推论? 关于“学生课堂参与”的概念图 如何分解观察主题? 方法一:分解式 如: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方法二:串联式 如:教师是如何处理学生错误的 学生犯错 教师反应 教师行动 方法三:并联式 如: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倾听 互动1(提问/回答) 互动2(讨论/汇报) 计算/书写 方法四:组合式 如情景创设的效度 例2:此记录工具采用何种分解方法的? 观察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我(彭小妹老师)是这样设计观察表的: 一是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关注; 二是师生能否充分利用情境达成学习目标; 三是情境创设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再对这三个方面的要素进行分析 4、如何发现/记录所需的数据/证据? 我清楚记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记录单/设备工具/心理预演/意外情况) 我选择坐在哪里更便于观察并记录? 如何识别哪些数据需要/不需要完整的实录? 如何识别哪些数据是主要数据/次要数据? 我清楚怎样记录才能使得到的数据更完整? 如果我遗漏了必要的数据怎么办? 如何做到边记录边思考但又不能影响记录? 随着课堂的进展在记录时我又生成了哪些新的可推论的思路? 5、如何分析数据/证据并作出推论? 析取关键证据(事件/特征/数量) 量化统计(次数/人数/频率) 分析相关 因果链(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 其它相关链(线性/非线性/种属/并列) 基于证据的推论指向 该堂课的有效性(目标达成/行为效度/成功/缺陷) 该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势与劣势) 该课程的发展(改进建议) 教得有效 学得愉快 考得满意 * * 专业研修之一 课程性质(C) 课堂文化(C) 学生学习(L) 教师教学(I) LICC范式 如“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对话)” (1)思考;(2)民主;(3)创新;(4)关爱;(5)特质 课堂文化 (C) 如“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1)目标;(2)内容;(3)实施;(4)评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