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路丽娜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一、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 脑功能障碍,亦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 缺血。 又称小卒中。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三、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24h完全 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和Horner征交叉瘫。 可能出现症状: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三、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及平衡失调。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 四、诊断要点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五、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五、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 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五、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血管造影证实颈部血管动 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手术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 六、常用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知识缺乏 知识宣教;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 要性;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指导、用药指导。 潜在并发症 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调整饮食;坚持用药并加强护理;避免诱因。 七、其他护理诊断 焦虑 与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和共济失调有关。 八、保健指导 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精神紧张和体力劳累与疾病的关系 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的意义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路丽娜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七、治疗要点 十四、保健指导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 状和体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脑动 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所有导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因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肢 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缓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