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行为 唐蔚 东华大学 Contents 一、土壤的组成 二、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机理 溶质分子与固体表面或内部孔径表面相结合的过程 吸附质有机物穿入某一有机相而被该有机相吸收的过程 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比较 1、线性分配吸附模型 土壤-水体系中一些非离子型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 土壤有机质被认为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它具有有机亲脂相,能使疏水性有机物质从水环境中逃逸到亲脂相。吸附过程相当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的有机相与水之间的分配作用。 吸附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慢 存在问题 2、非线性表面吸附与分配吸附联合作用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三元反应模型 土壤/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是由一系列线性和非线性的吸附反应组合而成。 土壤是高度不均一的吸附剂,竞争吸附是由土壤有机质本身的不均一性引起的 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组分为无机矿物、无定形的有机质(软碳)、凝聚态的有机质(硬碳)。无机矿物和软碳的吸附以线性分配为主,快速可逆,硬碳则为非线性吸附,吸附缓慢。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有机污染物在溶解相上的吸附是分配过程,孔隙填充相的吸附服从朗格缪尔等温模式。 土壤有机质中有大量微小孔隙,这些空隙的物化性质不同。孔隙是发生吸附的确切位点,孔隙不同,吸附能力也不同。 土壤有机质分为溶解相和孔隙填充相 双态吸附模型 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 Pignatello认为,玻璃态(凝聚态的土壤有机质)中的孔隙刚性强,一旦有机分子钻入则很难出来,而橡胶态(无定形的土壤有机质)的孔隙弹性较强,钻入这些孔隙的有机分子比较容易出来 三、土壤黑碳对污染物的吸附 黑碳是有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生成,在土壤和底泥中普遍存在,占总有机碳含量的1%-20%。 从结构上看,黑碳和活性炭相似,由细小的石墨碎片经高度无序堆积而成的疏松,多孔的聚集混合物。 不同来源。燃烧方式以及燃烧条件下制备的黑碳,在结构形态和化学组成上差异显著。 黑碳 黑碳对有机污染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特别是当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其吸附能力远高于其他形态的土壤有机质,如腐植酸。 一般认为,腐殖质对有机物的吸附为线性分配,黑碳对有机物的吸附为非线性表面吸附。在375℃空气中灼烧可以去除的有机质为腐殖质,而不能去除的有机质为黑碳 (a)苏州地区水稻土(b)沈阳地区淋溶土 q和Cw分别为吸附平衡时固相和液相的浓度 影响黑碳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因素 黑碳表面化学性质 黑碳孔隙结构特征 π-π电子交互 作用 水化学条件 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在黑碳表面含氧官能团周围形成团簇,从而减少了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位点,导致吸附量显著下降。 苯系列化合物在枫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不同化合物在木炭、石墨上单位面积的吸附量(qch、qgr)对比 小分子化合物因为孔隙填充机制,在木炭上的吸附量高于石墨 大分子化合物因为分子筛效应,在木炭上的吸附量低于石墨 木炭表面含有微孔,石墨表面不含孔隙,且不带有任何官能团 TNT、PHEN分别与石墨表面π电子供体结构、π电子受体结构间的 π-π电子交互作用示意图 芳香族化合物与黑碳表面可发生π-π电子交互作用。在石墨表面π电子受体化合物和π电子供体化合物间的吸附亲和力明显比非π电子供体、受体化合物要强。 在石墨表面缺陷或边缘附近区域,电子极化度较高,具有π电子供体能力,而远离这些区域则具有π电子受体能力。石墨可通过该类型表面结构分别与π电子受体、供体发生交互作用,导致吸附增强。 Zhu等研究表面,将木炭与土壤悬浊液混合或在木炭上预吸附土壤腐殖质后,腐殖质可吸附在黑碳表面,引起孔阻塞和竞争效应。 Chen等认为共存金属离子也可影响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Cu2+为硬离子,其与黑碳表面官能团配位后,周围可形成致密的水圈层,减少有机物的吸附位点,表现为抑制作用。 Ag+为软离子,可缩小黑碳表面官能团周围水圈层,增加了有机物的吸附位点,表现为促进吸附的作用。 展望 影响吸附动力学的因素 不可逆吸附机制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 吸附态污染物的生物和化学活性 Diagram Cycle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itle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Diagram Progress Diagram 3-D Pie Chart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