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5
2.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2.2系统主控模块 5
2.3防盗报警模块 6
第3章 硬件电路设计 7
3.1 GSM短信息通信模块的选择 7
3.2 GSM通讯模块与单片机的接口 7
3.2.1接口电路设计 8
3.3 红外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9
3.3.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9
3.3.2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的结构原理 10
3.3.3控制芯片的选择 11
3.4 键盘显示电路的设计 15
3.5 串行EEPROM接口电路的设计 16
第4章 软件设计 17
4.1主控模块单片机程序设计 17
4.1.1主程序设计 17
4.1.2串口中断服务子程序 17
4.1.3短信息接收处理和短信息发送子程序 17
4.2 键盘中断程序设计 22
4.3 24C02读写程序设计 22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 28第1章 绪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保障自家的财产安全,许多楼房户主都在自家地下室和住房的门、窗上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护栏等。然而,这些设备在防盗的同时,也带了很多弊端:如,若防盗门钥匙丢失,会给户主带来很大的麻烦;家中遇到紧急情况,这些防盗设备也会给逃生及消防救援带来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尖端科学技术应用的普及,许多智能化的报警系统也应运而生相应的研究开发领域也应运而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它们将更便捷、更可靠的保障住户的财产安全。在本文中我将设计一种基于GMS的住宅智能报警系统,该系统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要。
1.1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防区实时监视, 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 传感器触发的开关报警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后输入到单片机; 单片机对信号加以判断, 然后发出命令, 通过执行机构使系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工作。这里包括:当智能检测器发现异常情况时, 一方面采用现场声、光、电报警, 以威慑犯罪分子, 另一方面, 引入先进的GSM通讯技术,利用GSM无线通讯网络, 将家中的情况传递给户主, 户主在得到信息后, 可以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如, 打电话给当地物业、110 求救中心等, 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理; 另外, 本系统可通过加密和解密以切换布防和撤防状态。
图 1-1 系统结构框图
1.1.1接口电路设计
GSM短信息模块接收信息后,需由AT89C52来解释进而去执行相应的命令,因此GSM短信息模块需与AT89C52进行数据通信。AT89C52具有很强的串口通信能力,故可采用其串口实现与各子功能模块的数据传输。AT89C52串口有四种工作方式,现就方式1对它的串口工作机理作简要说明。
(1) 被动式红外报警的结构被动式红外报警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信号滤波和放大、信号处理和报警电路等几部分组成。-1 BISS0001管脚说明
引脚 名称 I/O 功能说明 1 A I 可重复触发和不可重复触发选择端。 2 VO O 控制信号输出端。 致 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的定题到收集资料,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里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寝室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写毕业论文是再一次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和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学子。
参考文献
[1] 李群芳,张士军,黄建.单片机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 季保杰,邹彩虹,王永田.基于单片机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1):73-75.
[11] Kaya I.IMC based automatic tuning method for PID controllers in a Smith predictor configurat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