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群落的动态
Chapter 7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类型 第三节 演替顶级学说 第四节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第五节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 波动 波动:群落短期的可逆的变化。 波动原因: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和人为活动也会引起波动。 群落发生波动时,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波动的类型 不明显(不显露)波动:种群间的数量变化较小,群落的外貌﹑结构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摆动性波动:种群个体数量、密度、盖度、生产力等数量特征发生短期(1~3年)的波动。这种波动往往与群落中优势种的逐年更替有关。 偏途性波动:由于气候﹑水文条件较长期的偏离均态而引起优势种群消长置换形成的一种较长周期(5~11年)的植被动态现象,波动幅度的大小受气候、水文中长周期波动因素制约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一定联系。 波动特点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特点。 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 常绿木本群落要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 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如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 成熟的群落较发育中的群落稳定。 群落演替 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如:石楠→石蕊→熊果→石楠。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类型 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快速演替、长期演替 、世纪演替 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 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 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 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 水生基质演替系列 旱生基质演替系列 4)按群落起始条件来划分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演替系列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称其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群落演替的实例—湖泊沙丘的群落演替 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 裸露沙丘 固沙草本植物(滨草、沙拂子茅) 固沙灌木(沙李、沙柳 、三角杨) 松柏林 黑栎林 栎-山核桃林 山毛榉-槭树林 第三节 演替顶级学说 单元顶极学说(F.E.Clements,1916) 多元顶极学说(A.G.Tansley,1954) 顶极格局学说(R.H.Whittaker,1953) 一、单元顶级论 演替顶极和顶极群落: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 Clements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在顶极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这样的群落称之为气候顶极群落。 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的植物生长。 在一个气候区内,除了气候顶级之外,还会出现一些由于地形,土壤或人为等因素所决定的稳定群落阶段(前顶级) 。 前顶级分为: 亚顶级(气候顶级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如内蒙古大针茅草原顶级前的羊草草原)、 偏途顶级:由于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阶段(内蒙古草原由于强烈干扰而长期停留在冷蒿阶段) 先顶级:由于局部条件较好而产生的稳定群落阶段(草原中局部出现的草甸或森林) 超(后)顶级:由于局部条件较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阶段(草原中局部出现的荒漠植被阶段) 但这些顶级最终将发展成为气候顶级阶段。 二、多元顶极论 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A.G.Tansley于1954年提出。 该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如土壤的湿度、土壤的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 有人则分别将这些群落称为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和动物顶极。 单元顶极学说和多元顶极学说实质上的差异是在于测定相对稳定的时间标准的差异。 顶极-格局假说 是多元顶极群落学说的一个变型。 该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化实验技术专题.ppt
- 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C.ppt
- 生命中的那根绳子.ppt
- 生命列车.ppt
- 生命列车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ppt
- 生命在于运动.ppt
- 生化小结不全.ppt
- 生命必须的物质脂肪.ppt
- 生命必须的材料蛋白质.ppt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ppt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大数据建模与风险控制策略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品牌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物课堂中生物实验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业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音乐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结膜肿瘤的健康宣教.pptx
- 儿科护士试题库及答案.docx
- 小学科学大概念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开发与课程整合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T∕ZZB 1112-2019 双层玻璃口杯.docx
- 2025年双十一活动策划方案及实施.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