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课与专业课程传统教学的交叉融合方法探讨.doc
微课与专业课程传统教学的交叉融合方法探讨
摘要:针对专业课程《透平机械强度与振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课与专业课程传统教学的交叉融合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课;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73-02
一、引言
微课最早由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在1993年提出[1]。旨在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其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随着时间的发展,微课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在课下学习利用的资源[2]。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3],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
从微课的应用上看,国外已将微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得益于国外灵活的教学体制和组织形式以及较系统的微课资源平台,而与微课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也成为研究热点。我国微课正处在征集评选阶段,尽管目前所征集的微课视频数量繁多,涉及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科课程,但应用在日常教学上的案例极少,仅有一些学校将之作为第二课堂。然而,我国更多的是将微课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间相互交流、评课等实践,各地区、各学段的微课大赛便是通过该形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评选优秀教学课例。文献以高师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将微课引入课堂的具体教学应用模式。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3]。
目前的微课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在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微课不能仅仅流于表面,在兼顾“碎片化”和“知识脉冲”的同时仍然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要注重微课之间、微课与传统教学内容的过渡与连接。
本文针对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透平机械强度与振动》课程中的实践,提出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交叉融合,旨在探索出一条提高教师、学生能力,进而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就其实现过程和方法,可在专业课程中推广、普及。
二、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文针对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透平机械强度与振动》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学时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目前该课程教学只有30学时,而理论教学内容繁多,因此部分相对简单的内容只能略去。这对课程的系统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为上世纪80年代的老一辈学者编著,在理论方面讲解细致、内容翔实,但在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时,部分内容不能与当前现状很好衔接,因此撰写一本符合时代发展形势的教材或参考讲义势在必行。(3)课程开设时间与学生的学习现状之间的冲突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要求学生对该学科理论及实践都要有初步地认识。但是目前与该课程相关的理论教学与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同步,实践教学在本课程结束后,这使得教师“教”的难度与学生“学”的难度都有所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是教师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4)系统性不足。一方面由于学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乏完整的课程构架。
2.教学方法分析。(1)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课时(包括单元和章节)为单位开发,课时较长,课程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2)传统课程的内容,从规划、设计、交流、评价等环节都存在较大的封闭性,即师生时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也缺少开发教学资源的机会和能力,形成了效果较差的“灌输式”教育。(3)专业课程介于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对学生基本功要求较高,且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实际机械有一定的想象力。然而由于教学大纲、制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机械设备等只能停留在课本或想象中,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畏难情绪高、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
三、微课与专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