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契机优化规则.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契机优化规则.doc

把握契机优化规则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班级活动区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规则被打破的教育契机,发现幼儿新的成长需要,优化规则,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域活动;规则;材料共享   随着以“儿童为本”的新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认可,幼儿园的活动区规则也越来越引起了教师的质疑。   案例:区域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叶××小朋友把益智区里的筷子拿到建构区里,玩起了敲锣鼓的游戏;李×小朋友把表演区里的摇铃拿到图书角,和其他小朋友玩起了“我是小老师”的游戏。老师正想提醒他们要遵守区域活动规则,不要把这一个区域里的游戏材料拿到另一个区域里玩时,却发现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不禁犹豫了,难道各活动区准备的材料就只能在本活动区玩吗?不能共享吗?制定活动区的游戏规则,究竟是为了教师方便班级管理,还是促进幼儿发展?   区域活动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实现其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   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区域活动,就制定了一些区域活动规则。如:材料不可“串区域”、材料使用完毕要摆放整齐、玩了一个玩具以后才能再玩另一个玩具等。案例中幼儿把这个区域里的游戏材料拿到另一个区域里玩,违反了教师制定的活动规则,教师担心:“不规定材料的游戏区域,活动室一会儿就会被幼儿玩得乱糟糟。”但是,我们从幼儿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创造玩法,与同伴有了交流,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是幼儿由内部动机驱使而产生的独立自主的活动,我们应当支持,不应阻止。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明确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玩什么游戏、选择什么材料都应由幼儿决定。教师原来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已不合理,应当允许幼儿将这个区域的游戏材料拿到另一个区域玩,创造出新的玩法。即班级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共享。否则,幼儿会对活动区游戏失去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区游戏就没有教育价值了。   一、把握规则被打破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发展   活动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规则应当随着幼儿的成长与需求而有所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阻碍其发展。班级中规则的制定首先要有益幼儿的发展,其次才能考虑方便班级管理。如果舍本逐末,将幼儿发展与班级管理的位置互换,不能做到幼儿优先发展,那就失去了幼儿园存在的最大意义。   二、将活动区的材料共享,激发幼儿自创游戏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允许儿童独立地发现、利用和归还材料;允许儿童在班级所有的区角之间观看和穿梭;儿童可以把材料从一个区域带到另一个区域,以便拓展他们的游戏。”所以,我们应该将活动区的材料共享,给幼儿一定的自由,让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从任何区域选择玩具材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的朱继宏教授对活动区的材料如何共享做了一些研究,他提出:我们要依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尝试从区域空间的设置、游戏过程的引导两个维度,实现区域材料的有序共享,促进幼儿的快乐发展。他设置了小班区域连通支持法、中班区域联动支持法、大班区域循环支持法、拟人游戏引导法、情感体验引导法、自主建构引导法。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幼儿玩自己喜欢并自己设计的游戏内容,这样他们游戏的兴趣会更浓,专注度会更高,规则意识也就会更强。   三、协商制定活动规则,促进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班级活动区材料共享的好处颇多,但是很多教师会担心不规定材料的游戏区域,活动室一会儿就会被幼儿玩得乱糟糟。维果斯基指出:“游戏必须包括学习规则和遵守规则。”那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由谁来在制定游戏规则呢?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权威,是管理者,有制定各种规则的权力,而幼儿是被管理者,只能遵从这些规则,而不管这些规则是否合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教师制定规则,幼儿被动执行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规则的制定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应从孩子们中间来并回到孩子们中间去,由全班幼儿协商制定,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会更容易认同,游戏时也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当幼儿发现规则适合自己的需要时,规则便会内化为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   适宜的规则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由老师和全班幼儿协商制定的活动规则,幼儿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而适宜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断优化规则,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