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亡教育――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生命教育形式.doc
死亡教育――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生命教育形式
摘要: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开展较少。而儿童自杀日益增多的现实和我国文化避谈死亡的社会现状,凸显死亡教育亟需重视并开展。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对死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绘本阅读、领域活动以及家园合作等方式对幼儿开展死亡教育。
关键词:幼儿;死亡;死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86-02
死亡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关于死亡教育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究其内涵,各学者都认为死亡教育应包括:认识死亡的本质;对待死亡的态度;调整、处理关于死亡的负面情绪;重新审视,改变现有生活。本文中提及的生命教育主要指面向3~6岁幼儿开展关于死亡本质,对待死亡的态度,处理关于死亡负面情绪的教育。
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密不可分。生命教育需包含对生命整体历程的认识和教育,死亡作为所有生命历程的终结形式,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到5岁,儿童认为死亡就是分开,和睡眠没有差别;第二阶段,大约到9岁,儿童认为死亡就是结束,但并不是普遍的,不和每个人都有关;第三阶段,儿童的想法与成人大致相同,认为死亡是永久不可逆的,并慢慢懂得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1]
幼儿园中主要是3~6岁的儿童,正处在对死亡认知误解阶段,开展正确的生命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原因如下。
(一)儿童自杀,亟需开展死亡教育帮助其认识死亡本质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一起四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身亡事件。四人为兄妹,年纪最大的哥哥14岁,三个妹妹分别为10岁、8岁和5岁。但这个儿童自杀事件并非个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5~14岁儿童的自杀率0.8/10万,其中男性儿童自杀率为0.9/10万,女性儿童自杀率为0.8/10万。儿童自杀人数大约占当年全国自杀人数的0.9%。另据报道,中国每年自杀身亡人数为28.7万,按儿童占0.9%计算,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2]
(二)我国文化避讳谈及死亡,家长大多缺乏对儿童死亡教育的正确认识
我国文化避讳谈及死亡,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家长对于如何解释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的态度也大多不端正,比如把亲人离去说成“到美丽的天堂去了,在那里看着我们”,或者“去的那个地方很黑很冷,所以你千万不能去水边,否则淹死了,就去那个可怕的地方了”。在这种教育下,幼儿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
在幼儿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应用。
(一)抓住日常生活契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死亡
当班级中出现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时,教师不要回避或美化死亡的意义。而要把这些事作为开展死亡教育的机会,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意义,即死亡的不可逆性。引导幼儿宣泄由死亡带来的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如利用身边养的小动物或植物的死亡进行引导教育。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含义并直接认识死亡,教育家米勒提出:允许孩子们观看一些腐烂的“尸体”,如腐烂的南瓜或者水果,也是帮助孩子理解生命体死亡的好途径,可以此消除幼儿对死亡的猜测和由此带来的恐惧。比如在美国幼儿园,老师便经常将腐烂的植物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子里在教室里摆上几天,并引导孩子们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并做记录。[3]
我国幼儿园也常设立植物角,教师和幼儿会精心呵护,希望植物能够一直健康生长。当植物出现枯萎、死亡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幼儿开展死亡教育,帮助幼儿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直观地认识死亡。
(二)利用绘本,消除幼儿对死亡的恐惧
绘本有着图画多、文字少的特点,故事情节不依赖于文字表述,即使是不识字的幼儿也能看懂绘本。而且绘本色彩丰富、生动幽默、形象直观,常常能够把深刻的意义用儿童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绘本开展死亡教育,幼儿既可以通过绘本中描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死亡的含义,也能在温暖的图画和诙谐的语言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绘本图书大体分为四类[4],亲人离世类、动物死亡类、植物死亡类和生命过程类。
亲人离世类图画书就是专门帮助幼儿理解亲人逝世,处理死亡焦虑与悲伤的图画书。代表作品有美国伊夫?邦廷的《爷爷的墙》、德国弗里德的《爷爷没有穿西装》、日本大?V敦子的《再见了,艾玛奶奶》、法国玛丽?阿丽娜?巴文的《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等。
动物死亡类图画书会用亲切可爱的动物形象来解答幼儿不断追问的各类有关死亡的问题,如:人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