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docVIP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doc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准、类同化等突出问题,多元化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而改进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其内容包括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模式改革、分流培养模式改革、导师制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元化改革面临传统观念、师资、管理和企业等方面的阻力和困难,需要国家、地方和高校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元化;工学结合;分流;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1-001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就是一个重要方面[1]。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在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方面都面临挑战,诸如区位与品牌弱势、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基本条件不理想、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   从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看,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大学,实践动手能力不如高职高专院校;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分析,偏重传统学科体系或知识体系教学的理念与做法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真正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明确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入思考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   本文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放在社会整体发展的视野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改革情况。   一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胜任某一专业岗位、适应一群岗位,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的第一线人才的需求。   1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一般从事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能够在一线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能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应用知识过程中革新、创新。   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素   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高尚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对知识进行集成转化及综合应用、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区别于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以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来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效益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以职业技能和岗位技术操作等规范性活动来创造社会效益的技能型人才。   本科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以及检测评价等方面。就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这四个环节虽然都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但更应注重体现“大众化”“地方性”及“应用型”的特点和要求。   人们虽然承认应用型人才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却认为只有管理岗位、研究岗位才是好的职业选择,不愿意面向一线、甘居“蓝领”。这些认识误区,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应用型教育,倒置了教育资源配置,造成了应用型人才的供需脱节。   在传统的政策导向实践中,使几乎所有高校都朝着一个共同目标靠拢,关注科研论文、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向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之路,按学术型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单一的大学评价体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安心于已有的办学层次,不能安心于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需要,本应是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成了千校一面的格局,人才培养的类同化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严重失衡,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困境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地方高校承载着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地方高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地方高校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3]。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浅析   1 传统培养模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