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偏瘫康复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康复 南京医科大学 江钟立 脑血管障碍 1)定义:指原发于脑血管的缺血或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害疾病的总称 2)分类(NINDS-Ⅲ): 无症状性 局部脑功能不全 血管性痴呆 高血压脑病 诊断标准 无症状性脑血管障碍: 1)无血管性脑实质病灶所致的神经征候(左右反射的差异、脑血管痴呆) 2)无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在内的脑卒中既往病史 3)CT或MRI上见有血管性脑实质病灶(梗塞灶、出血灶等) 诊断标准 局部脑功能不全:分为可逆性TIA和不可逆脑卒中 1)TIA:缺血所致的局部神经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发作持续时间2-15分钟,根据病史诊断 2)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静脉畸形、脑梗塞(梗塞灶皮质以下15mm和15mm) TIA新定义 一个持续时间为2小时、引起小范围脑梗死的临床发作将被诊断为卒中而不是TIA,而没有急性梗死证据(由于未进行影像学检查或者影像学研究的结果阴性)的相同发作将被诊断为TIA。 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脑血管障碍所致的痴呆, 1)有痴呆症状 2)病史、临床检查、影象学检查有脑血管障碍 3)症状和图象诊断相关联 分类:多发灶梗塞性、单发灶梗塞性、小血管病变伴梗塞性、低灌流性、脑出血性、其他 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子痫、褐色细胞瘤等引起的急剧升高的高血压伴颅内压增高、抽搐、意识障碍。 脑组织病理表现为:梗塞、出血、缺血性神经细胞死亡、缺血性白质脑病 脑损伤的主要病理和病理生理 病理 脑细胞破坏 神经传递阻断 病理生理 高级中枢运动控制能力障碍或丧失 运动、感觉、言语、感知认知、视力、吞咽、括约肌控制等功能障碍 损伤机制 坏死:细胞快速死亡(数分钟至数小时),病理性死亡或被动死亡,不需要内在基因参与,有炎症反应。 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迟发性的生理性死亡或主动死亡,需要基因参与,无炎症反应。 顿挫:损伤后存活的脑细胞功能短暂丧失 冬眠:损伤后存活的脑细胞功能长时间丧失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区别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正常运动控制:高级中枢通过锥体系和椎体外系实现对低级脊髓中枢的易化和抑制,控制外周肌肉随意收缩和肌张力。 运动障碍:异常运动模式/肌痉挛 1)正常运动控制: 高级中枢通过锥体系和椎体外系易化或抑制脊髓中枢,控制外周肌肉随意收缩和肌张力 2)高级中枢功能障碍,低级中枢失去控制 异常表现:易化作用失控,出现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协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是最常见的形式。 联合反应 患侧完全不能随意收缩,但健侧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引起患侧肌肉收缩,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 这种反应伴随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就越强。偏瘫早期明显,但恢复中、后期逐渐减弱。 共同运动 同侧大肌群运动时伴随多块协同肌的非协同收缩,导致定型的组合运动,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反射亢进 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相互调节/制约的关系破坏,正常反射活动丧失,而原始的、异常反射亢进。 肢体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正常功能活动 异常肌痉挛模式 肌张力指非运动状态肌肉所保持的收缩状态或紧张度,以肢体被动运动时的抗阻力来表示。 正常肌张力: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抑制性指令和脑干脊髓束的易化性指令,对脊髓γ-反射环路进行协调控制。 中枢损伤后:皮质对运动的下行抑制作用丧失,运动易化指令异常活跃,导致γ-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增高,继而出现肌痉挛。 偏瘫肌痉挛模式 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上肢呈挎篮样屈曲,肩下沉后缩,上臂内旋,前臂内旋或外旋,上肢诸关节屈曲。颈向患侧侧屈,面朝向健侧,躯干向患侧弯曲。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下肢僵硬如柱,患侧骨盆上抬,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内翻,趾跖屈,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 肌痉挛的程度 取决于病变部位 常在病后的1-3周内出现,有些患者表现不明显,且很快恢复,而有些将终身存在。 如果治疗中不注意抑制痉挛,并采用过强的刺激,会使肌痉挛加重。 运动协调控制障碍 反射异常、肌张力过高 肌肉痉挛 肌力减弱 正常的精细、协调运动被粗大的共同运动模式或痉挛模式所取代 偏瘫侧肢体有肌肉收缩活动,但不能随意地协调控制,从而不具备实用功能 平衡功能异常 平衡功能受大脑和小脑的支配,同时与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肌力、骨关节等有关。 大脑皮层对运动的习惯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脑功能损害者平衡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坐、立不稳,步行困难,影响日常活动。 感知认知障碍 感知(perception):将感觉信息综合为有含义的认识。认知(cognition):大脑处理、储存、回忆和应用信息。 诊断感知、认知障碍必须以所有感官功能正常为前提。 感知认知障碍包括各种失认症和失用症。 失认症:对事物、人体认识能力丧失,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身体部位。 失用症指患者不能完成以前所能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