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探索.pptVIP

第三节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探索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探索 一、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1912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次年9月印行第一本诗集《红烛》,并成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倡导“格律诗”理论。1928年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曾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职,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发表《最后一次讲演》,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忆菊》是诗人到美国留学深造,作为一个爱国的弱国子民,在外族的歧视下倍感屈辱,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引发对祖国热烈的赞颂的一种表现…… 二、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硖石镇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同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与闻一多、朱湘等诗人倡导“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灵柩于1932年运回海宁,安葬在硖石东山。生前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 三、诗歌“三美”的格律化理论: 音乐美: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节奏感要强。在变化中保持整齐。 绘画美: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求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经常出现富有色彩感的物象,注重色彩对比。 建筑美:从诗的整体外形式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第四节 冯至、李金发等的多样化诗艺追求 一、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专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冯至诗选》、《冯至选集》和《立斜阳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十四行》诗歌表现的是一个暴风雨夜晚诗人寄居的茅屋内外的景象,传达的是诗人对现实的感受和生命意义的体验。 开篇写屋外的狂风暴雨和屋内一盏土制油灯发出的一点光亮,诗人心灵感到无比寂寞和孤单。 第二节诗人把主体感受注入无生命无感觉的客体之中,把抽象的情思对象化和具象化,似乎所有事物都回到了生命本原,回归了自然。 二、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权兴,又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国留学,受到法国以波德莱尔、魏尔伦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1920年开始写诗,1925年出版诗集《微雨》,在中国诗坛引起轰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以晦涩难懂著称。 第一节写弃妇心境的痛苦:因为孤寂苦痛,无心洗沐,长长的头发披散在眼前,这样就隔断了周围人们投来的一切羞辱与厌恶的目光,同时也隔断了自己生的欢乐和死的痛苦。 第二节是写弃妇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第三节叙述的主体转变了。弃妇独自隐去,诗人直接出台。 最后一节,写弃妇在极度的孤独与哀戚中,只身到墓地上徘徊想向那永诀的人一诉自己的痛苦心境。 一、《弃妇》等诗歌艺术特征: 第一、朦胧恍惚,意义颇暧昧难懂。象征派反对高蹈派与浪漫主义的文字过于机械,形式过于修饰,其思想感情亦窒息于笨重明确的修辞。赞同魏尔仑,诗不过是音乐,应有优美的韵脚,但不必过于明确。诗是感觉、爱憎、希望、绝望等奔放的表露的说法。 第二、李金发强调视听觉,“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角,狂呼于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蚊虫之声,如怒号之狂风,足见作者听觉之敏锐 第三、感伤的情调。诗人五官感觉非常灵敏,心灵有触即应,诗人的心如风琴,微风一来,便发出飘缈的妙音。象“我有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怖”、“无量数的伤感在空间摆动,终于无休止也无开始之期”、“我仰头一望不能向青春诉我的悲哀”、“流星在天心走过,反射我心头一切之幽怨。” 第四、颓废的色彩。颓废派与象征派同出一源,而两派作家又颇具同一色彩。 “罪恶之良友,徐步而来,与我四肢作伴”、“那艳冶的春,与荡漾之微波,带来荒岛之暖气,温我们冰冷的心,与既污损如污泥之灵魂”、“我浸浴在恶魔之血盆里。” 二、关于诗歌表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